羊群裏的頭羊戴上了GPS定位系統
錫林郭勒盟大莊園生態牛羊肉産業示範園生産加工車間
“減羊增牛”戰略實現了草原生態局部好轉
牧民家迎來新生牛犢
花草的芬芳瀰漫在碧綠的草原,潔白無瑕的雲朵與悠閒漫步的牛群相映成趣。穿行在錫林郭勒大地採訪,記者看到該盟實施的“減羊增牛”戰略,正讓草原增綠、牧業增效、百姓增收。
長期以來,畜牧業是錫林郭勒盟的支柱産業,但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錫林郭勒盟的畜牧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著草場壓力劇增、環境約束趨緊、農牧民增收空間收窄等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傳統的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
困則思變。綜合考慮市場需求、經濟效益、生態保護、轉變生産經營方式等方面因素,2016年,錫林郭勒盟“減羊增牛”戰略應運而生,成為打破發展瓶頸,再造新優勢的轉捩點。
思想變革
“又有一頭小牛犢出生了。”記者一行在阿巴嘎旗查幹淖爾鎮阿拉坦圖雅嘎查的薩仁其其格家採訪時,正值她家牛棚迎來“新成員”。
細細摩挲著還站不穩的小牛犢,薩仁其其格滿臉喜色。以當時的行情,一頭西門塔爾母牛犢能賣到9000元左右,公牛犢則1萬多元。去年她養牛100多頭,光靠賣牛犢就收入40多萬元。
而10多年前,薩仁其其格的生活可沒這麼富裕。
阿拉坦圖雅嘎查處於渾善達克沙地邊緣,生態環境脆弱。受草場破壞、羊肉價格下跌等多重因素影響,牧民養羊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拼數量的傳統養殖老路已經難以持續。“羊吃不飽, 500多只羊一年收入5、6萬元都挺費勁。”薩仁其其格告訴記者,2008年,她的 “養羊經”念不下去了。
這一年,薩仁其其格毅然賣掉了全部的羊,轉為養牛。而從“養羊”到“養牛”,養殖轉型的不只是薩仁其其格。
正藍旗那日圖蘇木高格斯臺嘎查的牧民哈斯巴特爾是遠近聞名的養牛大戶,因為最早引進良種牛進行改良,現在他家裏養殖了150多頭西門塔爾牛。
“20多年前,草場沙化退化嚴重,草畜平衡失調。要保護草場,又要養畜,就得想更好的辦法。”哈斯巴特爾説,“減羊增牛”是必須要走的路。1995年,哈斯巴特爾賣掉了自家的400多只羊,開始養牛。多年來,他帶領牧民改良和引進西門塔爾牛,在不斷試驗中,牲畜數量下降了,草場的生態恢復了,牧民的收入卻越來越多了。
算賬養牛,錫林郭勒盟牧民致富帶頭人總結了這樣的經驗:1頭牛和5隻羊的經濟價值相當。1頭牛只有4條腿,且牛卷著舌頭吃草尖,不影響草的生長;5隻羊有20隻蹄子,且羊喜歡刨著草根吃,破壞草的生長。顯然,養1頭牛對草原的破壞程度遠低於5隻羊,付出的辛勞也要少得多。
牧民們的實踐為頂層設計提供了最好的參考。而“減羊增牛”戰略的實施,更是決策者深入調研的現實抉擇——
從市場需求來看,牛肉是世界上消費人群最廣的肉類食品,預計到2020年,全國牛肉供給缺口將達到350—500萬噸。
從經濟效益來看,肉牛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産業,牛肉市場價格相對穩定。
從生態保護來看,農牧戶獲得相同收益的前提下,養牛更有利於草原生態經濟系統的良性迴圈。
從轉變生産經營方式來看,畜牧業發展面臨“減”“轉”“增”等多重挑戰和機遇,到了非轉不可的時候。
2016年,錫林郭勒盟《關於加快發展優質良種肉牛産業的決定》和《錫林郭勒盟優質良種肉牛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相繼出臺。一項項推進 “減羊增牛”戰略的舉措也漸次開花、梯次推進。
“畜”勢勃發
“減羊”是去庫存,“增牛”是補短板,而加快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不光體現在畜種群數量的一減一增上。
“‘減羊增牛’目的是為了精養優養,決不能丟了‘錫盟羊’這個‘金字招牌’。”錫林郭勒盟農牧業局副局長哈斯海日汗説。
羊要成為“精英”——
立足“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察哈爾羊”等地方優良品種優勢,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打造“錫林郭勒羊肉”品牌,不斷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實現優質優價。
牛要變成“新寵”——
大力發展優質肉牛産業,從引種、育種、擴繁、育肥、加工、銷售全産業鏈,到防疫檢疫、品質追溯、檢驗檢測、産品研發、品牌建設等各環節,進行一體化運作,一二三産協同發力,逐步建立現代優質良種肉牛産業體系。
“我們要努力把錫林郭勒盟建成國家級優質良種肉牛繁育示範基地,打造成我國中高端生態畜産品之都。”錫林郭勒盟委書記羅虎在説。
與此同時,一個個推進“減羊增牛”、少養精養的扶持政策擲地有聲。
2017年以來,錫林郭勒盟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8億元,在良種肉牛引進、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了重點支援,共引進了優質良種肉牛5萬多頭,認定良種肉牛核心群280個,年均完成黃牛改良75萬頭,良改比重達到了98%。
阿巴嘎旗形成了“南牛北羊”的産業發展佈局,以西門塔爾牛、烏冉克羊為主的養殖業日趨顯效。阿巴嘎旗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格日勒圖介紹, 2017年至今,該旗已發放購牛補貼1100多萬,近兩年安排肉牛養殖貸款近5500萬元,目前共引進良種肉牛6200多頭。
經過幾年的努力,錫林郭勒盟羊存欄數逐年減少,良種肉牛數量逐年提升。僅2018年,全盟牧業年度羊存欄數減少121萬隻,牛增加22.6萬頭,全盟優質良種肉牛頭數達到161.58萬頭,新引進優質良種肉牛15674頭,安格斯等高端肉牛養殖規模達到6萬頭。
引進品牌加工企業,延伸産業鏈條、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從低端向高端,從難以預測的肉價波動到訂單式的養殖合作社經營模式,從粗放型到養殖專業化、生産標準化、經營産業化、銷售品牌化,錫林郭勒盟畜牧業發展“畜”勢勃發、“牧”歌嘹亮——
全盟引進發展了大莊園、羊羊牧業、台灣元盛、華潤五豐等多家大型現代化龍頭企業,規模化畜産品加工企業達到74家,精深加工能力達到行業領先水準;農牧業生産組織化、集約化、品牌化實現新提高。
全盟規範化專業合作社和認定的家庭牧場分別達到925個和1022個,錫林郭勒牛、錫林郭勒牛肉、錫林郭勒羊等9個地標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與農牧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産業化龍頭企業達到94家,農牧民真正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
綠富雙贏
3月9日,初春的北京暖意縈懷。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牧民廷·巴特爾向全國人民報喜訊:“減羊增牛”讓草場綠了、牧民富了。
“保護草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廷·巴特爾説,為了引導牧民“減羊增牛”,他把家裏所有財産抵押,並承諾牧民,如果大家收入降低了,由他來賠償。讓他自豪的是,嘎查年每人平均收入由2002年的7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8800元。自從“做出樣子”,很多牧民自願到他家取經。“我每年要培訓上萬名牧民,講自己的做法,講如何保護草原生態。”廷·巴特爾説。
更為欣喜的是,通過“減羊增牛”,他所在的嘎查草場得到了恢復,狐狸、獾子等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到了夏天,許多鳥兒到草原上繁衍生息。
只聽陣風過,不見塵飛揚。前往阿巴嘎旗查幹淖爾鎮那仁寶力格嘎查的嘎查長斯琴朝克圖家,只見密實的沙草將昔日裸露的沙地牢牢鎖緊。
“自從小畜換大畜,利潤、效益有了大幅提高,草場的壓力也小了,以前裸露的沙地現在能打草了。” 斯琴朝克圖説。那仁寶力格嘎查有73戶牧民,2010年以前共養殖2萬多只羊,近年來響應“減羊增牛”戰略,嘎查養羊2000多只、養牛1800多頭。
作為土生土長的牧民,斯琴朝克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狍子對環境很挑剔,以往很少出現在嘎查,而如今卻多了起來。
在“減羊增牛”戰略的助力下,錫林郭勒草原上不少退化草場有了恢復綠茵的好趨勢,曾經“面目猙獰”的沙地已變得“溫婉隨和”。2013年-2018年,全盟平均草原植被蓋度為44.19%、高度為26.37釐米、産草量為59.89公斤/畝,較2000至2010年平均值分別提高了3.84個百分點、0.54釐米、20.31公斤/畝。2017年以來連續兩年全盟天然草場載畜量出現負增長。
“減羊增牛”帶來的一個個收益,讓牧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上。
錫林郭勒盟牧民新巴雅爾嚴格執行草畜平衡制度,每年察哈爾羊存欄數控制在100隻左右,堅持人工授精配種,産羔率達到150%以上,2018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8萬元,並帶領嘎查牧民成立了察哈爾羊養殖合作社,進行牧業産業化經營。
正藍旗通過大力繁育良種肉牛、培育農牧民新型經營主體、構建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等方式,探索出一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畜牧業發展之路。
正鑲白旗以“減羊增牛”為主攻方向,不僅恢復了草原上的一派生機,許多農牧民還經營家庭牧場開展生態旅遊和奶製品、牛肉加工,讓收入漸豐。
一個個變化成為夢想與發展交相輝映的時代注腳。錫林郭勒盟“減羊增牛”戰略的生動實踐,正有力推動畜牧業高品質發展,草原上呈現出一幅幅牧區新生活的壯麗畫卷。
【記者手記】
深入錫林郭勒草原蹲點調研,廣大牧區群眾的理念之變讓人印象深刻。
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單純依靠數量擴張、向規模要效益的路子行不通了。破解“一羊獨大”格局,實現草畜平衡,再造發展優勢, “減羊增牛”成為牧民們的現實選擇,這亦是錫林郭勒盟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的一劑良方。
“減羊”是去庫存,“增牛”是補短板,一減一增間蘊含的是錫林郭勒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理念。合理控制羊的飼養規模,發展優質良種肉牛産業,錫林郭勒盟走上一條精養少養、減畜增收、優質優價的現代綠色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如今,羊減少了、牛增多了,草場綠了、牧民富了,錫林郭勒盟正實現生態與發展的共贏。
草原是錫林郭勒最寶貴的資源,綠色是錫林郭勒最亮麗的底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發展現代畜牧業,一項緊迫任務就是要保護和建設好這片大草原”的殷殷囑託,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錫林郭勒盟正傾力保護好綠色這一底色,發揮好綠色這一優勢,打造好綠色這一品牌,唱響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新牧歌。
(作者:周秀芳 巴依斯古楞 郭俊樓 閆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