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點,楊麗麗準時打開手機,通過直播向大家介紹關於麥秸畫製作過程以及講解麥秸畫工藝手法。“我想讓更多的人認識並了解麥秸畫。”楊麗麗説,這也是她日復一日堅持直播的動力。
楊麗麗正在製作麥秸畫
一幅栩栩如生的麥秸畫作,製作工序複雜,從選材到成品需要經過熏、蒸、漂、染、燙等十幾道製作工序。面對如此複雜的工序,楊麗麗從容應對,力求將每一步都做到極致,她告訴中國網記者,現如今的從容淡定,源於每日的刻苦學習和勤加練習。
談及第一次接觸麥秸畫的經歷,楊麗麗告訴記者,那是2016年,當時還在北京從事教育行業的她與朋友看一場畫展。那次是她第一次以畫的形式接觸麥秸梗,因為在她的老家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常年種植麥子,大多麥秸梗被當做柴火,很少有人將麥秸梗與畫聯繫在一起。當看到通過藝術手法大變樣的麥秸梗時,很多想法蹦入楊麗麗腦海,回家後她就查閱相關資料,隨著對麥秸畫了解的深入,楊麗麗萌生了學習製作麥秸畫的想法。
麥秸畫作品
在朋友的介紹下,楊麗麗利用業餘時間在一位麥秸畫老師手下開始學習制畫手藝。對於沒有繪畫功底的楊麗麗來説,學習的過程很艱難,隔行如隔山,萬事可謂重頭再來。“相較于我的老師20多年的制畫經驗,我還有很長的學習路要走,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會加深我對麥秸制畫的認知。”
2018年,楊麗麗回到多倫縣成立工作室,借助多倫縣旅遊資源,出售純手工旅遊紀念品。楊麗麗的家鄉多倫縣位於錫林郭勒盟南段,是錫林郭勒盟旅遊名城。2018年9月,該縣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楊麗麗粘貼麥秸
在直播的助力下,工作室發展得越來越好,楊麗麗召集了當地村民,並教村民剪麥秸梗、粘麥秸,做一些基礎的事情。農閒時在當地政府的支援幫助下,一起動員村民粘麥秸紙。為了方便村民勞逸結合,粘麥秸的基礎工作可以在家完成,小張麥秸紙3到4塊一張,大張麥秸紙最高用10塊錢的價格回收。除了幫助當地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楊麗麗還優先回收貧困戶的麥秸稈,以此來解決焚燒麥秸桿帶來的環保問題。
楊麗麗告訴記者,麥秸畫大多分佈在河南、河北、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等有麥田的地方。由於她用的是莜麥桔,相較黑龍江地區的小麥桔,多倫縣的麥桔梗更加抗旱抗潮,即使放在潮濕的南方也不會發黴,作品的光澤度和韌性也非常好。
麥秸畫作品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楊麗麗工作室每個月能有兩三萬元的收入。“逐日劇增的訂單是對我們麥秸畫技藝的一種肯定,但我們並沒有將掙錢放在首要位置,對於麥秸畫的傳承才是我們更為在意的方面。”楊麗麗告訴記者,作為一名90後手藝人,她期待將這項流傳千年的手藝繼續傳承下去。現如今已獲評為多倫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楊麗麗,希望可以和更多民間巧手交流,將不同的藝術元素融入到麥秸畫中,讓更多的人通過麥秸畫看到內蒙古自治區的山川河流、感受內蒙古自治區厚重的文化底蘊。
(文:中國網記者 阿藝思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