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陽光暖暖地照在綠色的大地上,新栽植的樹苗如重彩的油畫,將這裡的每一寸土地裝點出無限的生機。每每看到眼前的景象,他的內心深處總會涌起一陣激動與欣喜。26年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的大綠化進程中,身為一名林業工作者,他深愛著每一片綠色。他,就是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通遼市科左後旗林業工作站站長朝克吐。
勤奮好學志高遠
1991年,剛剛20歲出頭的朝克吐從內蒙古林學院畢業分配到科左後旗林業局工作。站在家鄉熟悉的土地上,眼前沙化嚴重、人退沙進的景象,讓這個年輕人的心裏生出一個願望,他決心要把腳下這片荒蕪的土地變成秀美山川,為它披上綠色外衣。走上工作崗位後,他立即投入到全旗林業調查與規劃設計中,為了掌握了解第一手資料,他與同事們一道深入鄉村,足跡踏遍了全旗20多個蘇木鄉鎮(場)、200多個行政村。他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林業技術人員,若不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業務技術,縱有百倍的幹勁也是不行的。為此朝克吐放棄了許多業餘休息時間,學習林業專業知識。他經常用“業務學習不放鬆,技能培訓緊跟上”這句話鼓勵自己,也激勵著周圍的年輕人。
朝克吐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只要堅持做好每個細節,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他經常和系統內的老同志請教,向他們學習造林管理經驗。朝克吐總在想,怎樣才能既讓農牧民有好的收益,又不破壞環境?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白天下鄉時聽取老鄉心聲,晚上回家查閱資料,到上級林業和科研部門向專家討教。終於找到了答案,建設速生豐型農田防護林。説幹就幹,在局領導的支援下,他指導廣大農民利用通林5號建設農田防護林。那段時間,朝克吐吃住在村裏,和群眾共同研究如何提高栽植和成活效益。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努力攻關,找到了合理的栽植模式——建設農田林網——並在全旗範圍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
朝克吐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又深入研究天然次生林的保護,結合“三北”防護林工程封山育林項目建設,通過設置圍欄、撫育、病蟲害防治、補植等措施,恢復天然林植被。功夫不負有心人,朝克吐邊實踐邊研究,他的科研論文《豐産型農田防護林建設新技術推廣》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農業豐收一等獎”,論文《封山(沙)育林技術推廣》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農業豐收二等獎”,2005年被評為林業高級工程師。
根植荒漠灑汗水
與造林結緣,一幹就是20多年,讓大地披綠是他一輩子的事業。科爾沁沙地的生態建設面臨的最頭疼問題就是如何提高造林“兩率”(成活率和保存率)。朝克吐就在育樹苗、荒坡荒溝搞栽植實驗。他分析土壤、記錄氣溫、總結樹種習性,經過反覆實驗最終總結出一套“苗木泡大水、機械整地、深栽淺埋、降低成本、縮短維護期限”等一系列新的造林技術,使造林“兩率”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本大幅度降低。經實際數據分析,應用樟子松造林新技術之前,科左後旗春季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50%以下。應用樟子松造林新技術後,成活率、保存率均提高到85%以上。同時造林成本也降低了44.1%左右,減少澆水次數50%,節省水資源55.8%。應用這個科研方法,全旗栽植樟子松8萬多畝。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克吐的指導下,305省道、304國道、大廣高速、好通高速和開庫公路等主要幹線的綠化工作圓滿完成,並成為樣板工程。
在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中,朝克吐擔任科左後旗段的工程設計總負責人。他深入沙區進行實地考察,精心設計規劃,主持完成了治理規劃和方案,並組織實施對努古斯臺、阿古拉鎮重點沙區的治沙造林技術指導。根據努古斯臺項目區實際,按照不同的立地條件,因地制宜設計了9種不同的治理模式。到2018年底,已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努古斯臺項目區建設55萬畝,阿古拉項目區建設25萬畝。同時,他還擔任“三北防護林”四期、五期工程——科左後旗段的工程設計總負責人。2015年在常勝鎮完成樟子松嫁接紅松示範基地工程300畝,成活率達到93%,為科爾沁大地新添一個優良樹種。2013年,通遼市百萬畝城郊森林工程是個硬任務,後旗建設任務34萬畝,涉及努古斯臺鎮等9個蘇木鎮。朝克吐逐段研究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辛勤工作,指導建設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圓滿完成了任務。
2016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林業生態建設又是一個大作為之年。如何完成按照上級要求,高標準、高品質完成好各項工程?作為旗林業工作站的領路人,朝克吐深感責任重大。他經常加班到深夜,研究制定了一套工程管理辦法,統籌安排各項工作,認真組織落實,及時調度。在開春之前已完成各項工程的設計工作,並組織基層工作站負責人參加時間統籌、人員安排、苗木調運、栽植指導等各項工程管理實用技術培訓。保障了工程順利進行。全旗所有村屯都基本完成綠化工作,並打造了一批亮點工程。村屯綠化609個,其中重點工程275公里,結點村屯綠化精品工程35個,人工造林21萬畝,退耕還林還草6萬畝。同時圍繞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結合全旗100個景點建設了綠色通道、村屯綠化和景觀林,形成了有點、有線、聯結成面的生態旅遊發展格局。
特色林果興産業
近年來,林業發展與農業增收出現了矛盾,林業的經濟效益遠不及農業經濟效益,農牧民發展林業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影響,這成為朝克吐的一塊心病。他多次參與林業主管部門組織的果樹經濟林考察,他堅定地認為果樹經濟林的發展將為林業發展開創出新的局面。他潛心研究各種適合本地發展的果樹品種,並指導農牧民建立實驗基地,嘗試了包括葡萄、蘋果、沙果、油桃、榛子等10多個品種,最終他找到了適合本地大面積發展的品種——榛子和塞外紅蘋果。他積極建議上級部門發展榛子和塞外紅蘋果示範基地,發展果樹經濟林。同時針對榛子萌蘗能力強這一特點,他提出了給予果農發放榛子苗木生産和經營許可證的措施, 切實提高果農的近期收益,激發了群眾發展果樹經濟林的積極性。在朝克吐和林業基層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全旗榛子基地面積已達2萬多畝,塞外紅蘋果4千多畝。如今,科左後旗以2000公頃果樹基地、2000公頃木本油料基地、4667公頃林板一體化基地等為代表的經濟林果産業,為科左後旗創造産值近2072萬元,惠及1.2萬戶農牧民。
做好榜樣帶隊伍
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態建設的快速發展步伐,朝克吐特別注重抓好林業站職工隊伍建設,在業務能力培訓上下功夫,要求每一個林業站工作人員都能獨立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他多次組織開展林業站工作知識講座和造林施工隊人員的技術培訓,主要講解理論知識、實踐工作方法,使廣大林業基層站員工業務水準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GPS衛星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在林業生態建設以來,朝克吐率先學習,並在全旗範圍內多次舉辦技術培訓,為廣大站員提供實用技術指導,大力推廣GPS衛星定位系統使用技術的應用工作。前後有300多人次參加培訓,培養出技術力量雄厚的林業第一線隊伍。同時他狠抓護林管護隊伍建設,連續3年組織並參與講課,培訓護林員1200多人次,為全旗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林業工作站的一項重要工作。朝克吐帶領工作人員進行外業調查,調處邊界糾紛,對確權宗地進行實地調查,在確認權屬無誤的情況核發林權證。全旗應改集體林業用地面積500.2 萬畝,實際確權面積493.88萬畝,確權率98.73%。林改發放林權證5.74萬本、6.92萬宗地,共計483.11萬畝,發證率為97.82%。每片林改地塊都留下了他和同事的足跡,每戶林農的林權證凝聚了他和同事的心血和汗水。
在圓滿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朝克吐也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在包聯的茂道吐蘇木索根嘎查中,他根據包聯的雙福等三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條件,扶持他們在房前屋後園田裏搞育苗,並免費為他們提供優良穗木3萬株。朝克吐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以及銷售,使這三戶貧困戶增加收入15000元。
諸多成績和榮譽的背後,隱含著朝克吐質樸實幹的林業人本色,也隱含著他對家人的愧疚。對於家庭,他虧欠得很多,關照得很少。雖然在鎮機關工作,卻常常多半時間用在了田間地頭造林現場、綠化工程上。外業已結束,內業又加班加點。在家人眼裏,他是一個十足的“拼命三郎”。連他自己也數不清有多少日子沒顧得上過問孩子的功課,有多少日子沒顧得上關心妻子了。在同事們眼裏,他是一個業務精湛、平易近人、宛如兄長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不僅技術嫺熟,而且才能突出。一提起他,同事們無不豎起大拇指。每當遇到重點工程、難攻關的學術課題,他總會第一個挑頭撐起來。
正是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科左後旗1320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積增加到343萬畝,森林覆蓋率比1978年提高16.76個百分點,森林植被總碳儲量約457萬噸,增加土壤蓄水量約0.8億立方米,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控制、農田和草牧場得到有效保護,平原區基本農田實現林網化,國省幹線、嘎查村屯得到全部綠化,沙地治理項目區內糧食單産增幅最高達81%,牧草單産增幅最高達50%。初步構建起了“喬灌草、帶網片”相結合、功能完備的區域性生態防護體系,近10年來,黃沙肆虐的揚沙天氣不再出現,乾旱、洪澇、風沙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遏制。前不久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2019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科左後旗“生態修復促扶貧”入選“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科左後旗旗委副書記、旗長何志偉與參會來賓分享了科左後旗“生態修復促扶貧”的經驗和做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朝克吐從一名普通的林業工作者一步步成長起來,他時刻謹記“做人要老實,講話要真實,作風要紮實,頭腦要充實,工作要踏實”的座右銘,二十多年如一日,為家鄉的綠色事業無怨無悔。幾分耕耘,幾分收穫。他先後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工作站先進工作者、通遼市勞動模範、通遼市行業領軍人才,2015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
(文:趙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