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蒙古包、琳瑯滿目的“珍寶”、一位老人見證著蒙古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這位老人叫畢·蘇雅拉圖,烏拉蓋管理區一位普普通通的牧戶,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蒙古族文化傳承貢獻著力量。
畢·蘇雅拉圖的蒙古包裏擺放的每一個物件都飽含著他多年的心血和汗水,這裡陳列著母親手工縫製的國旗、中國第一代領導風采畫、成吉思汗挂氈、反映家庭教育的蒙古族字畫、搏克服、馬鞍、嘎拉哈、酸奶缸、牛糞筐、舊衣物櫃、蒙文書籍等能夠反映民族文化氣息的“寶貝”,都是他精心蒐集到的。每當看見這些“寶貝”,畢·蘇雅拉圖臉上總會露出滿滿的自豪和欣慰。
他自費籌建了“民俗博物館”,並免費向遊客、學生和愛好草原文化的人開放。他的“民俗博物館”每年接待蒙古族學生和幼兒開展嘎拉哈、馬鞍文化等民族傳統文化課外教育實踐活動達20余次,實踐學生達800余人,今年還有兩個野生植物識別班學生成功畢業。他家儼然成了蒙古族學校和管理區幼兒園的課外實踐活動基地。去年,他自費購買2匹駱駝,也將自家的1000余畝草場進行圍封,無償提供給管理區幼兒園用於“基於地區花草資源提升幼兒園探索能力”的課題研究。經管理區幼兒園向教育局、烏拉蓋牧場申請在他的牧場上設立了《蒙古族民俗教育基地》,將在9月份正式掛牌成立。
在為蒙古族幼兒教育事業付出努力的同時,他還義務接待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觀學習、研討交流。每次來客人,他都會準備一碗熱騰騰的奶茶,講解自身對傳承弘揚蒙古族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和想法、介紹蒙古包內所展示物件的來歷、名稱作用等,以及參加其他旗縣各類蒙古族相關活動的體會和感觸,下一步的打算和構思。所有的努力只為了一個最終目標,就是能更好的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
畢·蘇雅拉圖熱衷於文化娛樂活動,身體力行,先後創辦管理區民俗文化、搏克、馬頭琴等多個協會,充實管理區文化協會;主持主辦農曆新年祭火、祭敖包及那達幕大會等各種文化活動。他也是一名搏克摔跤手,兒子吉仁巴雅爾深受他的影響,在重慶就讀自由式摔跤專業,曾在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畢·蘇雅拉圖對蒙古族文化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傳承和弘揚蒙古族文化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用實際行動喚起社會對蒙古族文化的記憶、熱愛和嚮往。
(作者:扎木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