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看草原|走進牧區深處,探尋蒙古馬精神

發佈時間:2019-07-11 16:09:54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王金梅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夕陽下,布和扛著套馬桿走向馬群深處,那背影堅毅也柔情,孤獨也平靜,令人涌起莫名的惆悵和感動……

【微視頻】走進牧區深處,探尋蒙古馬精神


走進牧區深處,探尋蒙古馬精神


在烏珠穆沁草原上,

住著一位叫布和的牧人,

他與700匹馬相依草原,守望草原。


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摔跤手,

皮膚黝黑、手掌寬大、細眼高顴,

他躍身開工的英姿,驚艷無數過往的鏡頭。


交通便捷的今天,

蒙古馬已經不再是蒙古人唯一的代步工具,

甚至,已經成為了草原上實用性最小的牲畜。


競技賽場、選秀臺上,

它矮小的身軀其貌不揚,

很少被商家看好,因此很難被規模養殖。


那麼,緣何,而又如何,

一個孤單的蒙古漢子,

竟執著地繁育起如此龐大的一個馬群呢?


草畜平衡制度、嚮往城鎮生活的後代,

以及自己日漸老邁的身體,

件件都是橫在他面前的難題。


他不甚流利的漢語給不了我精準答案,

只是淳樸地嘿嘿一笑,用簡單的蒙古語作答:

“看著馬群我才踏實,沒有草場借草場唄!”


與牧人布和的這次相遇,恰逢他的一位北京藝術家朋友在這裡作客,

這位被草原馬群“勾走了魂兒”的雕塑藝術家深情感慨:

“如今,沒有人會像他這樣,養這麼多不賺錢的蒙古馬了”。


在布和的眉眼之間、在每一匹馬的動態裏、在草原的四季榮枯中,

他找到了那種苦苦尋覓、最為珍視的——安靜、生動、真實和精神氣兒,

他在布和和他的馬群間,汲取著來自草原大地的無限生命力和創作靈感。

 

“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

與蒙古人相守千年的蒙古馬,轉牧場、踏堅冰、戰疆場,

足跡踏遍北方草原的每一寸土地,也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汗馬功勞。


什麼是蒙古馬?

它們不驚不詐,勇猛無比,任何障礙都阻擋不住它們的淩厲步伐,

它們剛烈剽悍,但對主人和草原卻充滿著無限的眷戀和赤誠。


什麼是“蒙古馬精神”?

是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

更是蒙古人以及草原大地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忠誠擔當、執著堅守的精神。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

弘揚“蒙古馬精神”,

不能讓草原上沒有了蒙古馬。


夕陽下,布和扛著套馬桿走向馬群深處,去照看新誕生的兩匹小馬駒,

那背影——堅毅也柔情,孤獨也平靜,

令人涌起莫名的惆悵和感動……


大梅,

7月6日,

行走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烏裏雅斯太鎮達布希拉圖嘎查偶遇牧人布和,小記


【相關介紹】

2014年1月27日,正值農曆馬年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在參加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舉辦的牧民那達慕大會時提到:“馬年春節就要到了,我想到了蒙古馬,蒙古馬雖然沒有國外名馬那樣的高大個頭,但耐力強,體魄強壯,希望大家要有蒙古馬那樣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

2019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蒙古馬精神”五週年,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弘揚偉大的中國精神,繼續團結一心、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朝氣蓬勃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邁進的重要一年。

“蒙古馬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奔騰不息的蓬勃動力。

本期節目,“大梅看草原”走進牧區深處,探尋“蒙古馬精神”。

走進烏珠穆沁草原牧區深處:













【大梅看草原】

熱愛草原,走進草原。

大梅——王金梅,來自科爾沁草原(內蒙古科左中旗),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草原頻道主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連續10餘年參與全國兩會上會報道工作,采寫報道百餘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多次參與國家民委、全國政協民宗委對民族地區的考察調研,通過新聞報道、委員提案等各種形式,多年持續關注草原生態保護、草原文化傳播,經常行走在草原牧區,分享草原大地上草原兒女的草原故事。

作為新聞人,大梅的大部分工作與草原相關,她樂在其中、樂此不疲。她對草原的愛,不僅體現在新聞報道中,也洋溢在生活裏。她用手中的筆寫草原,也用“眼睛”看草原。她的鏡頭裏,總是流淌著對草原大地的默默溫情。大梅説:草原的美,本是一種安安靜靜,也是一種感天動地。

中國網草原頻道聯合《中國綠色時報》·林草新聞推出“大梅看草原”系列微視頻,帶大家走進草原、關注草原。

(文字/攝影:中國網 王金梅 攝像/剪輯: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