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沙成“金”綠染大漠:阿拉善盟沙産業發展綜述

發佈時間:2019-07-11 09:25:00丨來源:阿拉善日報丨作者:邰芳 徐愛翔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阿拉善依託豐富的沙生植物資源,大力發展沙産業、做好沙文章,聚沙成寶、化害為利,促進沙漠增綠、發展增質、産業增效、人民增收。

  7月3日,記者來到宏魁蓯蓉集團梭梭林基地,只見一片片梭梭林迎風而立鋪向天際。“你現在看到的這些梭梭已經接種了肉蓯蓉,今年就能收穫了。”宏魁蓯蓉集團黨委副書記任存福説。

  近年來,內蒙古阿拉善盟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打造國家重要的沙産業示範基地為目標,依託豐富的沙生植物資源,大力發展沙産業、做好沙文章,聚沙成寶、化害為利,促進沙漠增綠、發展增質、産業增效、人民增收。通過大力推進資源培育基地化、科技研發精深化、生産經營規模化、産業發展體系化,沙産業之花正在阿拉善大地綺麗綻放,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科學規劃引領沙産業長足發展
  為了切實把沙産業做精、做優、做特,打造成為全盟的支柱産業,2013年,阿拉善成立了以盟長為組長的沙産業專項推進領導小組,在盟科技局設立專項辦公室,各旗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2017年,成立沙産業發展專職機構——阿拉善沙産業發展指導中心,形成全盟共同推進沙産業發展的組織架構。同時,制定沙産業規劃,邀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編制了《阿拉善盟沙生資源植物研發與産業化總體規劃》。
  根據規劃,全盟沙産業發展佈局為“一個高新園區、三條綠色走廊、四大創新平臺、六大生物産業、多個科技園區”。—個高新園區即以烏蘭布和生態沙産業示範區為核心打造中國“沙谷”;三條綠色走廊即形成東、中、西三條綠色沙生植物重點發展帶,主要種植梭梭、白刺等防風固沙植物,打造三條穩固的綠色走廊,遏制3大沙漠握手態勢;四大創新平臺即建設沙産業投融資平臺、沙産業科技創新平臺、沙産業專利數據平臺、沙産業人才引培平臺;六大生物産業即打造蓯蓉、鎖陽、沙地葡萄、黑果枸杞、雙峰駝、白絨山羊六大基礎骨幹産業鏈;多個科技園區即打造沙産業健康科技園、駱駝産業科技園、絨山羊産業科技園、沙地葡萄産業科技園、黑果枸杞産業科技園等。
  在沙産業發展規劃引領下,近年來,阿拉善盟加快沙産業基地建設,目前已形成肉蓯蓉、鎖陽、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個沙産業基地。
  科技創新促進沙産業提質增效
  面對能源資源環境約束更趨強化的新形勢,處在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關鍵期的阿拉善,堅持走工業集中發展、農業收縮發展、牧業適度發展、沙産業規模發展、清潔能源産業理性發展的路子,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抓好科技創新政策落地,不僅實現了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更為廣大農牧民鋪就了治沙又致富的産業發展之路。
  宏魁蓯蓉集團是阿拉善盟較早發展沙産業的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集梭梭種植、肉蓯蓉接種及相關産品研發、生産、銷售為一體的肉蓯蓉龍頭企業。據任存福介紹,為了加快培育沙産業,同時也讓更多農牧民加入到産業化發展的鏈條中來,集團于2011年建立了農牧業産業化肉蓯蓉—梭梭基地,成立了宏魁沙産業合作社,由企業出技術、設備、種子和苗木,無償提供給合作社的農牧民,規範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和鎖陽。農牧民收穫後,企業以市場價收購進行深加工。“基地現在共種植梭梭、肉蓯蓉達100萬畝,已嫁接肉蓯蓉20萬畝,加入我們合作社的農牧民有118戶1053人,輻射帶動2萬多農牧民通過沙産業增收。”任存福説。
  此外,阿拉善盟大力實施沙生動植物資源科技成果轉化工程,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開發沙生動植物資源。目前,已啟動實施沙産業研發及産業化項目77個,涉及肉蓯蓉、鎖陽、苦豆子、甘草、沙蔥、黑果枸杞等10余種特色沙生植物,開發出60餘款中、高端新産品;帶領企業、科研團隊積極與國家、自治區衛計委對接,開展荒漠肉蓯蓉、鎖陽、駝血白蛋白等沙生動植物資源申報地方特色資源食品等工作。
  農牧民積極參與 實現治沙又致富
  在阿右旗曼德拉蘇木板灘井蓯蓉專業合作社的生産車間裏,幾臺大型沙産品加工機器正在高速運轉。合作社社長謝軍仁介紹,經過深加工和包裝的蓯蓉、鎖陽等産品已全部被預定。
  “我們合作社主要從事蓯蓉、鎖陽、甘草等沙生植物的種植、加工和銷售。2010年,我和12戶農牧民成立了這個合作社。經過不斷發展,近兩年合作社每年純收入達一百多萬元,每年每戶社員除賣原材料外,還能從合作社分紅兩萬元。現在,全蘇木幾乎家家戶戶種梭梭,最多的有幾千畝。”謝軍仁説。
  近年來,阿右旗曼德拉蘇木通過大力開展人工種植梭梭、肉蓯蓉、鎖陽和甘草等沙生植物,讓一大批農牧民依託沙産業走上致富路。目前,該蘇木人工種植梭梭林達到13萬畝,接種肉蓯蓉6萬畝、甘草5000畝。
  如今在阿拉善,像謝軍仁一樣通過投身沙産業實現增收致富的農牧民不在少數。據相關部門統計,全盟已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44家,約30%農牧民入社;全盟參與沙産業的農牧民約2萬人,農牧民沙産業經營性收入佔純收入的40%左右;牧民群眾中有三分之二牧戶通過參與沙産業實現每人平均年收入3萬到5萬元,部分牧戶年均收入長期保持在20萬元以上。此外,為鼓勵牧民發展沙草産業,阿拉善盟還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對梭梭種植戶給予適當獎勵性補貼。
  草綠了,人富了。阿拉善盟通過優惠政策引導牧民大力發展沙産業致富的同時,為使沙産業形成規模效益,提出讓“沙地綠起來、企業強起來、牧民富起來”的目標,依託肉蓯蓉、鎖陽等充足的原料資源,引進和發展龍頭企業進行沙産品深加工,實施“企業+基地+農牧戶”的産業化模式,既有效保障了農牧民的利益,也提高了沙産業的附加值。面向未來,一系列發展經驗和研究成果,必將在推動阿拉善荒漠化防治、産業驅動、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實現沙漠增綠、群眾增收中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