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肌膚,一身休閒裝,説起話來有些羞澀和靦腆,這是記者見到巴珠的第一印象。
1965年出生的巴珠是西藏拉薩市達孜區德慶鎮白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也是村裏面的“紅人”。大家都説巴珠書記不僅帶領他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帶領群眾實現了全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有了巴珠書記,我家的收入都翻了好幾番了,生活是越過越美了。”村民阿奴對巴珠讚不絕口。在巴珠的帶領下,2018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2萬元,白納村村民的每人平均純收入也翻了幾番,達到了15900元。
村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巴珠並不滿足,他帶領全村群眾深入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讓群眾更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他把“四講四愛”融入到群眾的日常生産生活中,從改變村民的落後思想觀念做起,讓全村人民過上文明健康的品質生活。巴珠説:“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這就是我現在的夢想。”
為了實現夢想,巴珠率先垂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習黨的政策理論上,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四講四愛”宣講員。“由於我的文化水準有限,很多地方都不太明白,那幾天我愁得覺都睡不好,腦子裏一直想著‘這個是什麼意思,我得趕緊弄明白,才能講給村民們聽’。”那段時間,巴珠壓力特別大。從“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他把“四講四愛”宣講提綱隨身帶著,除了吃飯睡覺和工作的時間,其他時間都在看書,即使上火嘴上起了好幾個水泡,依然不能放慢他學習的腳步:不懂的、不會的政策向別人虛心請教,隨時記錄、思考,今年3月份發的“四講四愛”宣講提綱已經被巴珠翻破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的巴珠已經能熟知黨的各項惠民政策,並且用帶著“酥油糌粑味兒”的“大白話、本地話”深入田間地頭、群眾家中、甜茶館裏,用拉家常的方式給群眾宣講“四講四愛”,村裏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只要看到巴珠在宣講,都爭著來聽。
“巴珠書記講得特別好,他不會照著書本念,都是結合一些事例給我們講,讓我們聽得更加明白,書記的宣講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惠從何來,更加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村民洛桑次仁對巴珠的這種宣講方式特別受用。
聽到洛桑次仁在説巴珠,站在一旁的巴桑也忍不住説道:“書記平時都是以聊天的方式給我們講一些政策,便於我們理解,了解許多之前不了解的政策,可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
成功之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宣講期間,巴珠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他告訴記者:“今年2月初,我們村裏爭取到了一個環境綠化的項目,這是一件好事兒,大部分村民都支援,但是有一小部分村民有點不同的意見。”這該怎麼辦?巴珠就一個人一個人地做工作,把“四講四愛”宣講提綱裏的相關內容講給他們,結合切身利益反覆解釋這個項目的好處,終於在巴珠連續十幾天的努力下,那一小部分村民的不同意見也沒有了。現在村民們都非常支援這個項目的實施。
這是巴珠的宣講方法,他現在把村裏所有的工作跟“四講四愛”結合起來,推動一項任務、落實一個項目都把“四講四愛”帶上,即把“四講四愛”變成推進村裏各項工作的指南針,又把項目任務等具體工作變成深化“四講四愛”活動效果的助推器。
為了擴大宣講受眾範圍,巴珠還利用召開群眾會議、舉辦文藝演出等大型活動的機會,主動要求上臺宣講,他的宣講內容除了政策理論宣講,還會引入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環境保護等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內容,不僅豐富了宣講內容,更把黨和國家的新政策、新決策、新情況傳播到了基層,擴大了宣傳的影響力。
村裏還有一些務工人員因為時間緊,能用於學習的時間非常有限,這也是巴珠的一塊心病,他們該怎麼辦?巴珠反覆思考,終於想出了辦法——在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創建“夜學”新模式,帶領全村的年輕人,一起“挑燈夜讀”,堅持宣講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
是什麼支撐巴珠數年如一日地為村裏做實事?他告訴我們是夢想。10年前,白納村的經濟發展落後,當時每人平均收入在達孜區非常靠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白納村實現了“富口袋”的夢想。現在巴珠又為了“富腦袋”的夢想奮鬥著,努力把村裏的精神文明建設搞上去,把白納村建成一個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全面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