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駐心”:平凡工作隊的不平凡業績

發佈時間:2019-07-09 22:53:2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王陽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在淖爾臺村脫貧之路上,駐村工作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駐該村的工作隊有五名成員,其中4人來自奈曼旗林業系統,另外1人來自鄉鎮司法所。因工作需要,工作隊員從村民手中租了一間閒置的房子作為駐地,吃住都在這裡。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淖爾臺村是典型的沙區,荒沙地多,經濟基礎薄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讓淖爾臺村2018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了4000元,去年穩定脫貧15戶28人,現在村裏還有9戶28人未脫貧。

在淖爾臺村脫貧之路上,駐村工作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駐該村的工作隊有五名成員,其中4人來自奈曼旗林業系統,另外1人來自鄉鎮司法所。因工作需要,工作隊員從村民手中租了一間閒置的房子作為駐地,吃住都在這裡。

一盞燈下的溫暖

夜幕降臨,淖爾臺從一天的喧囂中安靜下來,萬家燈火中,村部的燈光最為顯眼,門燈和辦公室的燈都亮著。忙碌了一天的工作隊員們或開會商討白天走訪時寫的問題整改方案,或整理走訪記錄、梳理問題清單,仍然堅守在扶貧工作第一線。

“今天去譚貴福家了,他老伴的病遲遲不見好呀!明天咱們還得去一趟王樹森家。”“譚貴友家園子裏的果樹苗長得咋樣了?”……一直以來,工作隊員每兩天就要開一次這樣的集體“夜議”會。

9點多鐘散會後,駐村工作隊員們在門前廣場簡單“活動”了一番,便回到了駐地。和往常一樣,休息前,他們喜歡拉拉家常、互相調侃、看看電視,讓駐地成了五位隊員的另一個家。

一盆菜裏的情誼

一大早,工作隊開始入戶走訪。目前還未脫貧的貧困戶多是老弱病殘,沒有勞動能力,多是靠兜底保障維持生計,他們成了工作隊走訪的重點。對於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工作隊在國家扶持政策之外,儘自己所能更多地聯繫社會力量來救助和幫扶,給予他們最大程度的關照。

此外,這些來自林業系統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貧困戶譚貴友是個積極肯幹的人,看到他家的庭院很大,工作隊建議他栽植雞心果,併為他提供苗木和技術支撐。隊長劉國華細心地告訴譚貴友,“這個東西要精心侍弄,將來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現在緊要的是要做好抹芽”。

駐村工作隊隊長劉國華説,作為林業部門的扶貧隊員,能為群眾做的就是傳授“技術活”,引導貧困戶通過發展庭院養殖和“果經間作”的方式早日走上脫貧致富路。

走訪過程中,隊員們收到了村民送的一盆豆角。像這種給工作隊送菜的事兒常有,工作隊員説,這是當地群眾對他們工作的支援和認可。

村民吳國起家和工作隊駐地是前後院,今年在工作隊指導下在庭院中栽種了雞心果,並在果樹下種植了紅幹椒。為了表示感謝,這老兩口經常把收穫的菜送給工作隊。

一面錦旗心連心

“剛到村裏,一些村民對我們工作隊並不買賬,有的村民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我們就深入到每家每戶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來兩趟、三趟,幫助他們分析如何拔掉窮根,讓大家認識到我們是真心幫助他們致富的。”駐村工作隊員孫宏博説。

孫宏博是來自興隆沼林場,今年2月份被選派到淖爾臺村,他認為要改變村民的看法,駐村必須要“駐心”,從點滴的小事做起。他收到的一面錦旗恰好見證了“駐心”的力量。

那是在一次慢病篩查走訪中,孫宏博發現貧困戶侯寶村家的住房墻體有部分開裂,存在著安全隱患,第二天便給老侯送去了兩袋水泥用於修復裂縫。老侯長期以來患有慢性疾病,孫宏博便經常買藥給他送去,這些細微的小事打動了老侯,在和家人商量了一番後,工作隊收到了一面錦旗,火紅的旗面上,“精準扶貧百年計 第一書記解民憂”十四個金黃色的大字熠熠閃光,那是鄉親們對工作隊員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感謝。

(文: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