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載守北疆 兩代人鑄家國情:我家就是哨所,放牧就是巡邏

發佈時間:2019-07-09 09:49:42丨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丨作者:吳勇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我生長在這片草原,守邊衛家是我的責任。有一天我不在了,兒子也會守護好祖國邊疆。”阿迪亞説。

從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出發徑直向北,穿過140公里滿是碎石的土路,一面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映入眼簾。

旗桿下就是牧民阿迪亞的家,與中蒙國境線直線距離不到5公里。

1984年,22歲的阿迪亞退伍回鄉,成為滿都拉鎮巴音哈拉嘎查的一名牧民,義務擔負起守邊護邊任務。那時,他和妻子娜仁其其格都沒想到,這一守就是35年,行程累計約10萬公里,至今依然風雨無阻。

如今,阿迪亞的兩個兒子從城市返回牧區,接力協助父母放牧守邊。

“我生長在這片草原,守邊衛家是我的責任。有一天我不在了,兒子也會守護好祖國邊疆。”阿迪亞説。

阿迪亞和兒子在升國旗(攝影:吳勇)

堅守無聲

背起望遠鏡,跨上摩托車,阿迪亞出門了。

這次,他和嘎查另外兩位牧民護邊員要會同滿都拉邊境派出所民警開展聯合巡邏,這要比日常獨自巡邊的距離遠很多。

大多數時間裏,達茂旗邊境線空曠寂寞。無聲的堅守中,阿迪亞經歷多次驚險的時刻。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邊境線上還是用簡易低矮圍欄做隔離,破壞圍欄偷盜牲畜的事情時有發生。阿迪亞在放牧時發現可疑馬蹄印,往往會一邊冒險跟蹤追尋,一邊聯繫派出所,為牧民挽回了不少損失。

2002年,邊境線上修建了高架網圍欄,偷盜牲畜的事件基本絕跡,但跨境偷渡和偷挖藥材、野菜的事情又多了起來。一次,阿迪亞夫婦在放牧時發現,3個外地人在邊境線四處尋覓。根據經驗判斷,這些人很可能是來偷挖野菜的。他讓妻子向邊境派出所報告,自己趕著牲畜尾隨其後。當發現3人偷挖野菜時,阿迪亞上前勸説制止,卻遭到威脅,幸好民警及時趕到才免遭傷害。

35年來,阿迪亞始終恪盡職守,累計上報各種資訊300多條,參加軍警民聯合巡防100多次,協助邊防派出所破獲涉邊案件數十起。

“邊境派出所警力有限,很難觸及邊境線上的每一個角落。而像阿迪亞這樣居住在邊境線上的牧民護邊員,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利用放牧時間開展日常巡護,填補了邊警的管理空缺。”滿都拉邊境派出所所長那木斯來説。

父子接力

達茂旗地處祖國北疆,是內蒙古19個邊境旗縣之一。

阿迪亞家所在的嘎查常年飲水難、吃菜難、看病難,照明依靠風力發電。由於附近井水又苦又鹹,夫婦倆每週都要開車到幾公里外拉水吃。

今年56歲的阿迪亞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55歲的娜仁其其格也由於風濕病拄上了拐杖。但阿迪亞仍然堅守在這裡,從未想過離開,“邊境線在我家草場邊上,我家就是哨所,放牧就是巡邏,只要身體還行,我就會一直守下去。”

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2012年,阿迪亞多次打電話,硬是把大兒子賓巴叫回了牧區。那時,賓巴已在國外完成學業並生活了兩年。

“兒子從小學習成績好,當初從牧區到國外唸書,我們夫妻倆盡力供他上學。兒子在國外穩定了,又是我們硬要他回來。雖然賓巴一句埋怨的話都沒説過,但越是這樣我越難受。”説起兒子,娜仁其其格一臉歉疚。

2014年,大學畢業後本已留在上海工作的小兒子阿迪利也回了家,和哥哥一起接力協助父母放牧守邊。兄弟倆都説:“父母大半輩子都在為國家守邊,如今年齡大了,身體越來越差,今後我們要扛起這份責任。”

赤子情懷

為保障邊境地區安寧穩定,近年來,包頭市邊境管理支隊會同達茂旗整合了司法、民政等16個部門的邊境管理資源,設立了北疆警地聯動綜治服務中心,通過“網格化”模式,強化邊境地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阿迪亞家的草場被劃定為其中的一個網格,阿迪亞一家成了精準化管理後的“網格巡護員”。除了巡邊護邊,阿迪亞還當起了綜治服務中心的義務調解員。

因為草場邊界模糊,牧民根登蘇仁和付茂生曾多次産生糾紛,阿迪亞請來有威望的老牧民和草原工作站人員,把草場權屬劃分清楚。最終兩人把酒言歡。

一些新來的民警不了解邊境狀況,阿迪亞又被包頭市邊境管理支隊聘為“編外教導員”,每年為年輕民警講課,説一説邊境線上警民共同維護安定團結的故事。

這兩年,阿迪亞還參加了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宣傳小分隊,巡護之餘給牧民們宣傳惠民惠牧政策。在阿迪亞的帶動下,嘎查裏自願擔任義務護邊員的牧民越來越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是阿迪亞最喜愛的一首歌曲。他在房子不遠的山坡上,用紅磚拼成了“中國”兩個大字。

告別阿迪亞,車開出很遠,回頭望去,“中國”二字依舊紅艷醒目,和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