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業"並進促增收:白音他拉蘇木産業融合助力脫貧促進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19-07-03 19:20:0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 丨作者:王陽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白音他拉蘇木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圍繞“抓黨建促脫貧”,科學規劃産業項目,扶持壯大龍頭企業、産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著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增強群眾自身發展能力。

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成效如何?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還存在什麼困難?如何實現鄉村振興?……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給出的答案是:産業先行是關鍵。

發展産業是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從“輸血扶貧”轉向“造血扶貧”的重要方式,近年來,白音他拉蘇木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圍繞“抓黨建促脫貧”,科學規劃産業項目,扶持壯大龍頭企業、産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著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增強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建設集綠色、生態、休閒、觀光于一體的“農園新景”産業融合示範帶,將鄉村美景、果蔬採摘、民俗體驗、休閒觀光納入現代農業中,助推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地培育一批叫得響、有效益、能帶動群眾致富的優勢特色産業,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同時明確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遊則遊,依託三産融合,把規劃轉化為一件件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措施,真正把産業優勢挖掘出來,聚焦關鍵、精準發力,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注入持久動力。

     ——做強特色種植業。在鞏固現有傳統玉米種植的基礎上,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思路,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種植業,鼓勵群眾為養而種,全蘇木高效特色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包括沙地水稻種植8000畝、糧改飼面積7000畝、紅幹椒種植面積4580畝、早熟旱地西瓜和大棚香瓜等1000畝、西葫蘆750畝,發展葵花2500畝、藥材4400畝(含萬壽菊3700畝)。

——做大舍飼養殖業。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部署為畜牧業的發展和牛羊養殖提供了非常好的扶持政策,也確立了準確的養殖定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該蘇木以退牧還草、草畜平衡等重點項目建設為載體,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對畜牧業進行優化升級,按照“做強産業,發展特色,調整結構,打造品牌”的總體思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總體目標,全力扶持舍飼養殖業的發展。全蘇木建設湖羊養殖小區四處、黃牛養殖小區五處、養牛專業村兩個,湖羊存欄700隻,牛存欄1.8萬頭,紅山草豬1萬口,養驢5000頭。

     ——做活鄉村旅遊業。近年來,蘇木為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豐富獨特的資源、優美宜居的環境,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傳承深遠、人文氣息濃郁等特點發展鄉村旅遊,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群眾收穫到了旅遊帶來的“紅利”,旅遊扶貧效果明顯。以寶古圖旅遊新村、廟屯民俗村、多日本敖包旅遊村為核心,圍繞服務寶古圖旅遊區,進一步增強各旅遊村的服務接待功能,不斷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增加遊客接待能力,大力開發特色民族餐飲、特色火炕民宿、民俗風情體驗、鄉村田園休閒等旅遊項目,不斷擴大鄉村旅遊品牌知名度;加快旅遊紀念品和本地特色農副産品開發,注重做好品牌創建和保護,借助電商平臺大力推廣銷售本地特色農副産品銷售。計劃對團體遊客實行售票,實現與旅行社等仲介服務機構的利益對接,增加旅遊産業收入。蘇木將鄉村旅遊定位為觀光農業基地、民風民俗觀光景點、農村風景觀光旅遊點、體育賽事運動場地。觀光農業基地主要依託藥材種植基地、沙漠水稻種植基地、採摘園、反季節蔬菜大棚、規模化養殖場、魚塘等一系列農牧水産業,發展觀光農業型鄉村旅遊點;民風民俗觀光景點主要依託蘇木的農村深化改革試點廟屯自然村打造“鄉愁故里、民俗廟屯”旅遊品牌;農村風景觀光旅遊點依託包頭嘎查、多日奔敖包嘎查鄉村旅遊示範村等。目前蘇木三個旅遊村年接待遊客4萬人次以上。

——做精食用菌産業。食用菌産業得到鞏固發展,依託白音他拉食用菌研發中心的帶動和輻射作用,農戶逐漸走上了市場化和産業化之路。依託億嘉鴻食用菌研發中心帶動四個嘎查村的食用菌特色産業項目建設,全蘇木建設個改造出菇棚65棟,培育香菇45萬棒,目前已進入大量出菇季節。2019年利用扶貧專項資金建養菌棚20棟,為下一步發展壯大食用菌産業奠定堅實基礎。

     ——做優經濟林産業。一直以來,白音他拉蘇木積極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大力調整産業結構”為目標,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以栽植果樹為主,迅速掀起了經濟林栽植熱潮。在已有經濟林2300畝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錦繡海棠、蒙古野果(沙果)等市場前景好的果樹品種,栽植沙果2600畝、錦繡海棠600畝、山杏500畝,同時落實了管護責任制,加強對新栽幼樹的澆水、管護工作,確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保證高品質、高標準地完成造林任務。全蘇木經濟林總量5000畝,並充分利用好林下空地發展特色種植和禽類養殖來增加收入。(文: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