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瀚海戈壁礦産資源豐富,千里盆地風沙肆虐自然條件惡劣……”談起柴達木盆地,蒼茫、亙古、缺水成為人們對這個聚寶盆最初的印象。
然而,盛夏六月,驅車在國土面積為30.09萬平方公里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路西行,公路兩側一道道喬灌混交林沿路延伸向遠方,車輛似在山水林田相映的綠洲中前行。
走進新時代,海西州貫徹落實青海省委“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全力促進國土綠化提質增效,掀起了國土綠化的熱潮。
“提檔升級全州造林綠化工作,推進海西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建設柴達木千里防風固沙綠色長城,讓海西大地更加綠起來美起來,鞏固提升柴達木獨特生態地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海西州委、州政府堅持領導帶頭、全民動員,科學綠化、因地制宜,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把全州47萬各族兒女愛綠的意識轉化為植綠的行動,在廣袤的瀚海戈壁上築起了“兩帶一環多核”的綠色長城,讓柴達木的底色賦予了生命的顏色。
矢志不移,幾十年不停歇
“小時候在我的記憶裏,每到春天就刮沙塵暴,昏天黑地地一刮就是一個多月,109國道時常被風沙淹沒。”今年40多歲、在都蘭縣土生土長的馬永紅説:“但這樣的天氣已經十幾年沒出現了,主要是柴達木人一代接一代,幾十年不停歇,開展植樹造林,實施三北防護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設,用汗水澆灌出戈壁的翠綠。”
作為全國八大沙漠之一的柴達木盆地,是全國沙化土地分佈海拔最高、青海省沙化面積最廣、治理難度最大、保護任務最難的地區。數據顯示,海西州沙漠化土地總面積0.095億公頃,其中流沙地133.6萬公頃,半固定沙地102.2萬公頃,固定沙地72.6萬公頃,戈壁灘411萬公頃,風蝕殘丘169萬公頃,潛在沙漠化土地60.7萬公頃。
這片熾黃的曠古之地,由於缺乏生命的綠色,生活在這裡的柴達木人更是對綠色多了一份矢志不渝的追求,多了一份重塑這塊土地綠色的篤行與勇毅,多了一份在遼闊戈壁大漠繪就生命底色的使命與擔當。
柴達木盆地,惡劣的自然條件,乾旱少雨的氣候,寸草不生的黃沙……“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難”,植樹造林困難重重。
位於柴達木西部的大柴旦種樹之難可以用“難於上青天”來形容。當地林業部門負責人介紹,難度之一在於大柴旦每年平均降水量在85毫米,蒸發量卻在3200毫米左右,沙地存不了水;難度之二在於大柴旦土地為均鹽鹼地,上面還有一層砂石,要綠化必先換土。
“如果成功栽活一棵樹,必須挖1.5米深的樹坑換上土層,按市場價算,換土13公里以內,一方土8元錢,一畝地換土的成本要花費8萬元,這還不包括種樹及後期管護,相比省內東部地區,已經是天價了。”
即便這樣,並未阻擋人們對綠色的渴望。大柴旦人一代接著一代種植耐旱喬灌,將信念融入植綠護綠的行動中,與沙害抗爭。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8年間,僅大柴旦地區總投資2.88億元,完成國土綠化217.53公頃,種植各類苗木202萬株,每人平均綠化面積達130平方米。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人的願望。如今,隨著青甘旅遊大環線的火起,有溫泉、水上雅丹和翡翠湖景點的大柴旦,儼然成為一片自駕者停靠轉机的綠洲。
再看戈壁新城格爾木,1954年慕生忠將軍帶領千人組成的築路大軍,來到格爾木河畔的戈壁安營駐紮,並從西寧運來幾車樹苗,種下格爾木第一批樹……
經過60多年的辛勤付出,如今,無論是連接市區的109國道兩側,還是城市街道、小巷廣場,都可以看到一排排樹木如迎賓的綠帶縈繞在城市之中,整個城市“一街一花一景”,城在林中,水在城中,鮮花溪水交相輝映。
因地制宜,繪出生命底色
走進都蘭縣夏日哈沙化土地封禁區登臺瞭望,整個縣城周邊的樹木鬱鬱蔥蔥盡收眼底。西邊的三北防護林如一條翡翠玉帶環繞著農田、城鎮;北部沿夏日河直至河北大山,一座座金黃色的沙丘上已是綠意覆蓋。
“以前這裡全是流動沙丘,每到春天沙進人退,時常吞噬109國道,周邊兩鎮12個村莊的農田深受其害。”都蘭縣林業和草原局高級工程師費東紅介紹,2009年開始,全縣實施青海湖流域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通過深栽旱作技術,種植青楊、烏柳、檸條等,與自然生長的沙蒿,形成了今天喬灌混交林。
2017年,在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都蘭縣設置55公里的網圍欄,將這片進行固沙、種樹的沙丘封禁起來,讓其自然恢復。走近圍欄邊緣,一個個人工紮下的草方格內,青楊枝條濃密形成樹冠,與四週簇簇沙蒿禁錮著這片沙地,由於雨水增加,就連便道上也是小草叢生綠意點點,很難看出這裡曾是沙害暴發的源頭。
“風吹林木動,已難起沙塵”。近10年來,海西州荒漠化土地和沙化面積減少了2.82萬公頃,實現了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州依託“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防沙治沙、枸杞基地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國家重點公益林和祁連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人工造林種草、封山育林(草)、濕地保護等防沙治沙力度,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21.95萬公頃。
海西州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洛桑才讓介紹,目前全州林地面積達251.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86%,其中,國家重點公益林管護面積143.32萬公頃,面積為全省最大;濕地面積380.18萬公頃,佔全省濕地總面積的46.68%,面積全省最大;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53處,其中自然保護區5處,自然保護區數量為全省最多;共有草地面積1196.79萬公頃,面積居全省第二。
在“加快推動海西國土綠化,守好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週邊屏障,建設柴達木千里防風固沙綠色長城,以更高標準抓綠化、以創新機制抓綠化,使綠色成為海西的底色和價值”的思路下。海西州累計完成投資40.17億元,批復了哈裏哈圖國家森林公園1處,落實了都蘭夏日哈等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7個,新建了烏蘭金子海、烏蘭泉水灣、都蘭鐵奎、茫崖千佛崖、格爾木拖拉海、冷湖雅丹國家沙漠公園6處。
目前,全州自然保護地達10類54個,其中自然保護區5個,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2個,濕地公園5個,森林公園2個,地質公園3個,沙漠公園6個,風景名勝區7個,水利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重要濕地7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7個,水源地保護區8個。
如今的海西大地,無論是機場道路、國道兩側、高速公路兩旁,還是鄉村道路周邊;無論是城鎮建設,還是工礦企業;無論是河道灘塗,還是樹莊的房前屋後……綠色已然上了山、進了城、入了戶,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色彩。
青山綠水,煥發生機活力
音樂噴泉隨著美妙的樂聲起舞,五彩繽紛的金魚在人工湖裏自由遨遊,成群結隊的鴨子在尾礦水庫裏怡然自得,縱橫交錯的花草樹木遮擋著午後的烈日……走進位於崑崙山腹地的都蘭金輝礦業有限公司,一個集人工湖、景觀亭、音樂噴泉、健身廣場等多種城市符號為一體的花園式礦區展現在眼前。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礦産資源開發企業。多年來,公司像愛護眼睛一樣關愛呵護生態,用百分之百的精力、百分之百的投入、百分之百的責任來“植綠”“護綠”“復綠”,在高原戈壁上開闢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綠洲”,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印證在了崑崙山。
在不長草的地方開闢一片綠,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在反覆摸索中,幹部職工不僅種出了一個優美環境,還凝練出一種‘綠色’創新精神,滲透到了資源迴圈利用、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生産經營的方方面面。
大地園林化,改善的是生態,美化的是環境,豐富的是生活,自然也創造了更多的財富。
今年45歲的德令哈蓄集鄉陶斯圖村村民季海山一家4口人,守著柏樹山上的一片綠地和林地,年收入達到了20萬元,讓附近的村民們羨慕不已。
“原來我們家是放牧的,全家共有866.6公頃草場、700多只羊,年收入也不高。2013年,學地理的哥哥告訴我,草場退化嚴重,再這樣下去日子就沒法過了,想增加收入必須先保護好生態。”
聽了哥哥的話,季海山賣了700隻羊開始種樹。經過全家人5年的努力,如今七八十畝山坡上種上了10000多株喬灌木,形成了一片綠油油的林草地。同時養了40隻羊、30頭牛、300隻雞發展林下經濟。
“我小時候柏樹山上植被茂密,牛羊進去都找不到。現在好多地方都不長草了。能帶頭保護綠化柏樹山,讓這些樹木永久的保留下來,讓娃娃們知道先保護後發展的道理,這是我最大的願望。”
種好今天的樹,造出明天的福。林進沙退,綠染黃沙,不僅僅是簡單的國土綠化,在這個行動的背後所嫁接出的枸杞、沙棘、藜麥産業,在防風固沙、保護生態的作用之外,還為企業和農戶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據統計,2018年完海西有機枸杞標準化基地建設870公頃,累計完成枸杞種植面積達3.23公頃,枸杞採果期面積近3萬公頃,乾果總産量7.82萬噸,産值21.6億元。目前,全州落實生態公益林崗位1759名,平均月工資1987元,既為森林提供了管護,又解決了貧困戶就業,穩定增加了收入。
風小了,沙少了,氣候濕潤了。如今柴達木人推開門就能看到滿眼的綠色,隨著封禁區的增加,大漠戈壁上的胡楊、紅柳、梭梭、刺果林生長繁茂,帶動了生物産業、生態旅遊和扶貧攻堅步伐。
築起“綠色長城”,築牢“生態屏障”,因為綠,柴達木風情別樣;因為綠,海西煥發生機活力無限。
(原標題:柴達木築起千里防風固沙綠色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