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沙鬥爭到底的精神遍地生根

發佈時間:2019-06-27 08:50:53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孫鵬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八步沙綠了,古浪綠了,古浪兒女笑了。在八步沙林區,一條由檸條、沙棗、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織成的7.5萬畝隔離帶,裹住了風沙侵蝕的步伐。古浪縣的沙漠,整體向後推移了15到20公里。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作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民數十年艱苦奮鬥、科學治沙,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擴展的態勢,被聯合國稱讚為“中國防沙治沙走在了世界前列”。

  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沙區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提前實現了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

  《聯合國荒漠化防治公約》副執行秘書普拉迪普·蒙珈在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紀念大會上説,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的荒漠化防治取得巨大成就,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近23%,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逆轉,7000多萬依賴退化土地生活的人們實現了脫貧。

  成績的背後,是一部中國不屈不撓與荒漠化作鬥爭的血淚史。幾十年間,祖國大地上涌現出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壩、新疆柯柯牙、內蒙古庫布其等典型群體,以及石光銀、王有德等治沙英雄。

  時間推移到1993年5月5日下午,一場歷史上罕見的特大黑風暴席捲了新疆、甘肅、寧夏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造成人員慘重傷亡和工農業巨大損失。

  僅僅在5月5日下午的4個小時裏,黑風暴在武威、古浪縣造成了85人死亡、264人受傷、31人失蹤,損失牲畜12萬頭,更有37萬公頃耕地因黑風帶來的沙土掩埋而絕收。

  19歲的古浪縣新堡鄉高三學生張志山親歷了這一幕,“當時我正在教室外面,遠遠看見了一道黃色的‘城墻’向我們衝過來,我就趕緊進了教室,隨後天突然就黑掉了。”

  “我們那裏的人被沙子欺負怕了,卻沒有辦法。隔壁土門鄉有幾個老漢辦了個林場,種樹種草治沙,幾十年在沙子裏栽活了不少樹,所以我報考大學的時候,就一心想學治沙。”如今45歲的張志山,已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副站長,從事多年乾旱區生態學和生態水文研究,他參與的課題“乾旱沙區土壤水迴圈的植被調控機理、關鍵技術及其應用”曾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他所説的那個林場,叫八步沙集體林場。1981年,荒漠化土地開發試點向社會承包,土門公社漪泉大隊主任石滿老漢聯合郭朝明、賀發林、羅元奎、程海、張潤元5人以聯戶的形式組建了該林場。

  後來,賀老漢、石老漢等4人相繼離世,老漢們走的時候約定,6家人每家必須有一個“接鍬人”,不能斷。

  就這樣,郭老漢的兒子郭萬剛、賀老漢的兒子賀中強、石老漢的兒子石銀山等人接過老漢們的鐵鍬。2017年,郭萬剛的侄子郭璽加入林場,至此,八步沙有了第三代治沙人。

  38年來,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紮根荒漠,緊握手中的鐵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植樹4000萬株,形成牢固的綠色防護帶,成功阻擋了風沙的侵襲。

  2019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時代楷模”稱號。

  6月19日,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先進群體報告團來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作先進事跡報告。

  如果八步沙“六老漢”艱苦奮鬥、與沙漠不斷作鬥爭的精神是一顆種子,那麼這顆種子已在神州大地上遍地生根。

  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郭萬剛在報告中説的那句“活人不能讓沙子給欺負死!”是長期與沙漠作鬥爭的數千萬沙區人民的堅定信念,更是神州兒女久久為功、改善自然環境的決勝信心。

  如今在中科院從事沙區水文和生態恢復研究的蘇永中研究員,與“六老漢”同村。他談起老漢們的治沙事跡讚不絕口,“我1965年生的,年輕時在村子裏,基本看不到什麼樹,栽啥啥死,遠遠望去,大片黃沙就在村子邊上趴著,趕上風季,真應了‘一夜北風沙騎墻,早上起來驢上房’這句老話。”

  如今每年回老家,蘇永中都會到林場轉轉,看到昔日的黃沙已儼然成了“綠洲”,憶起過去,他總會眼角挂起眼淚。鄉親們用十倍百倍的汗水,戰勝了嚴苛的自然環境,他感到非常自豪。蘇永中説,如今從事沙漠治理研究,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鄉親們的鼓舞,希望去學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治沙機理和方法,推廣到全國,讓更多地區能夠科學治沙。

  無獨有偶。“80後”的新一代科研人魏林源也出生在古浪,1993年的黑風暴在當時只有9歲的她心裏是永遠抹不去的噩夢,“太可怕了,當時我蹲在教室的角上不停打冷顫,我五六歲的時候聽音樂喜歡唱歌、想學唱歌,以後想站在舞臺上展示歌喉,經歷家鄉數次沙塵暴之後,我就決定要當個科學家,研究沙漠的科學家。”

  從甘肅農業大學林業的荒漠化防治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魏林源順理成章地去了甘肅省治沙研究所,開始從事荒漠化防治研究,深入一線調研、做試驗,有時要到荒漠地區駐紮幾個月,雖然辛苦,但這個當時只有二十來歲的西北姑娘樂在其中。她説,西北人脾氣很犟,越害怕什麼,就越想跟它鬥爭到底。

  八步沙綠了,古浪綠了,古浪兒女笑了。在八步沙林區,一條由檸條、沙棗、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織成的7.5萬畝隔離帶,裹住了風沙侵蝕的步伐。古浪縣的沙漠,整體向後推移了15到20公里。

  曾經的風沙侵襲、沙進人退,是與黃沙鬥爭到底的精神誕生的“因”;中國綠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研究報告稱,地球1/4的新增植被來自中國,沙進人退,中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2.96%,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這是這種精神遍地生根的“果”。

  (原標題:從八步沙“六老漢”到受其鼓舞的古浪兒女與黃沙鬥爭到底的精神遍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