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青海省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認真履行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採取加大政策扶持、組織保障、資金投入、目標考核等一系列政策舉措,不斷加大防治力度,沙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初步建成沙區綠色生態屏障,結束了沙化危害擴展加劇的歷史,穩定並拓展了沙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據了解,2017-201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連續三年高規格召開全省綠化動員大會,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高度,全面部署綠化工作。相繼出臺實施《創新造林機制 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的辦法》《青海省營造林工程先建後補實施細則》《青海省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政策舉措,全面落實稅收、用電用水等優惠政策,切實保障造林綠化主體的合法權益。積極培育造林大戶、家庭林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林業職業經理人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大力推行“先建後補”的造林機制,積極探索向社會主體購買政策性造林綠化、經營管護等服務。推進林權交易平臺建設,探索林地、林木股份合作模式,鼓勵通過依法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截至目前,青海省共完成治理任務30.11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6.92萬公頃,封山(沙)育林17.57萬公頃,沙化草地治理4.93萬公頃,工程固沙0.33萬公頃,小流域綜合治理0.36萬公頃。完成投資7.51億元。持續鞏固都蘭縣、貴南縣等5個國家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成效,完成營造防沙治沙林0.23萬公頃,並又將貴南縣、共和縣和海晏縣納入三北工程精準治沙重點縣。繼續加強共和縣塔拉灘、格爾木市烏圖美仁等8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新增貴南縣魯倉、冷湖行委、瑪沁縣昌麻河、烏蘭縣灶火4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完成貴南縣魯倉和冷湖行委2個封禁保護區年度建設任務。批複國家沙漠公園已達12個,各地正在加快推進國家沙漠公園建設。
同時,青海省積極構建“東部沙棘、西部枸杞、河湟雜果、南部藏茶”的林業産業佈局,在柴達木和共和盆地大力發展枸杞生態經濟林,全省枸杞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其中經認證的有機基地面積達8.18萬畝,年産量6.5萬噸,産值25億元,綜合産值達85億元左右,僅海西州出口美國、歐盟、東南亞等市場有機枸杞700噸(折合乾果),創匯近1000萬美元。截至2018年底,全省枸杞種植長期管護人員達4-5萬人,採摘期間吸納務工人員達70萬人,枸杞産業已真正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帶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主導産業”、“富民産業”,充分調動了沙區廣大農牧民防沙治沙和發展沙産業的積極性,有力促進了防沙治沙進程,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産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下一步,青海省將大力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持續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組織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織密織牢生態管護網路,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全球生態安全作出青海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