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托克旗48萬畝飼草基地唱響綠色“長調”

發佈時間:2019-06-19 10:09:29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錢其魯 岳帥琪 王多 賀婧櫻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圍繞“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發展思路,鄂托克旗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得到快速發展,極大地緩解了天然草地壓力,有效減少了對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於農牧民增收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6月的一場喜雨,讓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一些枯黃的草場迅速返青,一片片耀眼的綠色鑲嵌其中,顯得生機勃勃。

這幾天,阿爾巴斯蘇木呼和陶勒蓋嘎查牧民薩仁滿都拉正忙著收割、打捆、儲存自家的紫花苜蓿。他家種了40多畝苜蓿,一年能割三茬,總産量6萬斤左右。

“今年第一批收割的苜蓿主要給冬天下的羊羔子喂。苜蓿草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好,羊羔吃上長膘快,兩個月體重達到五六十斤就可以出欄了。”看著羊羔香甜地吃著鮮嫩的苜蓿,薩仁滿都拉開心地説。

薩仁滿都拉家草場不算大,只有2000多畝。近些年,隨著國家對於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他家的草場越來越好,一些曾經沙化的草場現在也都長滿了牧草。只是由於面積小,草料供應時常不足,還需要購買,加大了養殖成本,出欄羊羔的膘情也不盡如人意。

四五年前,看到有牧民在政府號召下種苜蓿,薩仁滿都拉也動了心種上了苜蓿,不但節省了草料錢,羊羔的膘情還非常好。他還種了40多畝玉米作為另一部分草料來源。雨水正常的話,加上天然草場的牧草,他家産的草料足夠自給自足了。這兩年羊的行情好,薩仁滿都拉家通過賣羊和羊絨,每年純收入有十幾萬元。

薩仁滿都拉告訴記者,他們種苜蓿、玉米不上化肥不打農藥,施的都是自家羊糞。前幾年剛種玉米時採用覆膜技術,産量比不用地膜高了五六百斤。後來看到地膜殘片到處飛,牧民覺得污染了草原,就放棄了使用地膜。

“畢竟羊肉是給人吃的,我們都給羊喂天然草料,保證了我們的阿爾巴斯絨山羊肉是綠色、高品質的,價格也要比其他地方稍高一些。”薩仁滿都拉説,雖然要供養兩個孩子上學,牧區生産生活成本也高,其實每年剩不了多少錢,但他已經很滿足了。他也一直沒有多開墾土地、多種植飼草料、多養羊,他感覺草原還是原生態的最好。而且,國家現在明令禁止新開墾耕地。

鄂托克旗草原站站長布拉格親眼見證了草原的變化:“以前為了追求收入,很多地區的牧民過度放牧,草原退化、沙化日益嚴重。近年來,鄂托克旗草原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草原等級明顯提升。與2000年相比,一等草原和二、三等草原面積提升幅度達到67.8%和41%,四、五等草原下降幅度達79.7%和60%。”

布拉格介紹,鄂托克旗天然草地總面積為2962.36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2619.75萬畝。全旗天然草地年提供可食牧草一般在16到25萬噸。

近年來,圍繞“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發展思路,鄂托克旗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得到快速發展,極大地緩解了天然草地壓力,有效減少了對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於農牧民增收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統計,鄂托克旗飼草料基地面積48萬畝,其中阿爾巴斯苜蓿區以10萬畝保有規模列入內蒙古自治區八大苜蓿産業聚集區之一。僅2018年,全旗年産苜蓿青乾草9.2萬噸、燕麥青乾草1.2萬噸、青貯玉米9.1萬噸、草顆粒(草粉)6500噸,約57%外銷。

目前,該旗已初步形成以苜蓿草和燕麥草兩大主導産品類型和以青乾草、青貯料、種子三大類草産品以及草粉、草顆粒等新型草産品為支撐的草産業發展格局。目前全旗草産品生産企業和優質牧草種植面積500畝以上的大型種植戶已達16家。

鄂托克旗草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阿爾巴斯白絨山羊産業等優勢特色産業逐步壯大。全旗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88.3萬頭只,其中絨山羊146.2萬隻,肉牛5.8萬頭,全年羊肉總産量約1.5萬噸,牛肉3500噸,山羊絨産量650噸(其中絨纖維細度在14.5微米以內的羊絨達到160噸),奶類産量1.8萬噸。絨山羊良改比重達到98%,肉牛良改比重達到30%。

布拉格説,下一步,鄂托克旗將繼續嚴格執行禁休牧政策,並培育推廣鄉土牧草品種和優質牧草,著力加強人工草地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機械化和組織化程度。在改善草原生態系統基礎上,通過因地制宜促進草畜配套、良性迴圈,加強公共服務,完善草牧業服務體系,做優做強草原生態區域品牌等,進一步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實現草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原標題:鄂托克旗48萬畝飼草基地唱響綠色“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