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遺傳承人尼瑪旺久:堅守“一甲子”讓卓舞走出“田野”

發佈時間:2019-06-18 19:46:20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貢桑拉姆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2019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上,今年79歲的尼瑪旺久作為“卓本”(領舞者)與數十位年輕舞者表演久河卓舞。尼瑪旺久把久河卓舞從田間帶到了更大的舞臺。

身穿五彩斑斕的卓舞服,右手敲響腰間的鼓,雪白的髮辮隨鼓點飛速旋轉……在2019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上,今年79歲的尼瑪旺久作為“卓本”(領舞者)與數十位年輕舞者表演久河卓舞。尼瑪旺久把久河卓舞從田間帶到了更大的舞臺。

久河卓舞發源於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下水鄉久河村,距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被稱為西藏的“腰鼓舞”。2014年,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尼瑪旺久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他們一家是當地農奴,平日裏除了為貴族家庭放牛羊、耕地外,還要替貴族跳“卓舞”支差,生活苦不堪言。

“我從小跟著父親學跳卓舞,已經跳了60多年了。”尼瑪旺久回憶,在舊時,每逢寺廟大型活動時,卓舞隊要從村頭一路跳到山上的寺廟,再從寺廟跳回到村裏,“往返跳數公里,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西藏民主改革後,為了家庭的生計,尼瑪旺久到山南市加查縣打工養家,但“卓舞”表演才藝出眾的他,很快被加查縣文藝宣傳隊選中,由此他又帶著“卓舞”出現在各種表演場合,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總能提及的“名人”。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讓久河卓舞和我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憶起曾經的曲折生活,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感慨不已。

1992年,山南市籌備首屆中國西藏雅礱文化節,久河卓舞成為被主辦方選中的“重頭戲”之一。“當時瓊結縣派人到加查縣找我,讓我回去教年輕人卓舞。”尼瑪旺久説,那年是久河卓舞第一次登上大舞臺表演。

在1992年8月,尼瑪旺久帶著由80多名村民組成的龐大表演隊登臺亮相,“深居”鄉間的古老舞蹈由此走進觀眾的視野。尼瑪旺久感言:“久河卓舞被救活了。”

官方稱,非物質文化遺産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事業。

2018年,尼瑪旺久被評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久河村也有了“卓舞”傳習所,相關保護經費被列入了國家預算。“傳承人補助、務工補貼也是我們家庭的收入來源之一。”尼瑪旺久説。

“卓舞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我也主動擔負起了責任。”尼瑪旺久稱,至今他已培養了80多名學生,並帶著他們先後赴內地多個省市表演,2011年央視春節元宵晚會上的表演和在香港、台灣等地的表演,讓世界億萬觀眾感受到這項非遺文化的魅力。

如今,尼瑪老人年事已高,除了有重要演出外,平日他在家裏安度晚年,家人每天為其備上酥油茶、糌粑,還有老人最愛喝的青稞酒。今年15歲的次仁頓珠是尼瑪旺久的外孫,在瓊結縣中學讀書。隨著“非遺進校園”,小頓珠開始活躍在校園裏,他把外祖父教會的“卓舞”帶進學校,並在學校的支援下組建了卓舞隊。

“孩子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夠把古老的文化代代相傳,我的心願也就實現了。”尼瑪旺久如是説。 (文:貢桑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