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西藏已初步建立起了多樣化的濕地保護體系。現西藏全區各類濕地總面積為652.90萬公頃,佔全區國土總面積的5.3%。其中,自然濕地佔全區濕地面積的99.92%。瑪旁雍錯、麥地卡和色林錯3處濕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西藏現有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5處,自治區級以上8處,國家重要濕地13處,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22處。
近年來,西藏緊緊圍繞“建設美麗西藏”的戰略目標,積極探索建立濕地生態管護長效機制,著力提升全區濕地資源保護管理能力,為提供美麗和諧的生態環境、構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美麗西藏作出了應有貢獻。
完善管理體制及制度——
創新濕地保護管理機制
近年來,在國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援和西藏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西藏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從無到有,現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自機構改革“三定”規定將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賦予林業部門後,從自治區到各地、市、縣林業部門都加挂或成立了專門的濕地管理機構,明確了濕地保護的管理職責,從體制上改變了以往“主責不清、多頭管理”的窘境,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開始步入正軌。
根據國家批准實施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西藏已累計投入近4億元資金,先後開展了16項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項目,封育和修復了近15000公頃退化濕地,同時建設了一批濕地保護管理基礎設施。西藏自治區將濕地保護建設作為生態保護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了《美麗西藏建設規劃綱要(2014-2030)》和《西藏自治區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3-2020)》的重要目標任務,切實完善了濕地保護建設的政策體系。西藏自治區還印發了《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濕地保護管理體制,濕地保護管理人員合理配置,縣、鄉、村三級管護機制初步形成”的目標,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濕地保護管理的法規制度,啟動了西藏自治區重要濕地認定相關工作,積極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在綠色發展指標體系中確定了西藏濕地面積管控目標為652.9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目標為65.98%,為西藏建立健全濕地管理體制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保障體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2萬餘名護綠使者——
西藏特色濕地管護模式
“去年,我從一名野保員轉變成了專職的管護員,我們日常的工作就是負責對濕地自然保護區進行全方位的‘大掃除’式管護。工作時,我們兩人一組,巡邏一次約有30公里的路程,大概需要3個多小時。在巡邏的過程中,我們要全方位仔細地查看濕地的情況,並做好詳細記錄。現在故意破壞濕地的行為很少了,但濕地附近的垃圾卻並沒有減少,巡邏一次下來,我們有時能撿兩大塑膠袋的垃圾。雖然有點辛苦,但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不僅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經濟收入也增加了。我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護好濕地不僅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心願。”32歲瑪旁雍錯濕地專職管護員白瑪旺傑高興地説。
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負責人介紹,西藏通過生態扶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保護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等工作,共安排了2萬多名各類生態管護員;結合精準脫貧,新增了17251名濕地管護員,讓貧困農牧民在參與生態保護的同時共用保護紅利。2016年以來,西藏全區林業系統安排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林業生態管護員崗位25.97萬人,既加大了自然濕地的管護力度,又實現了精準脫貧一批貧困人口。其中,正在實施的15個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與恢復補助、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及濕地保護獎勵項目,共聘用濕地管護員467名,受惠濕地面積近20萬公頃。通過這些試點項目,西藏探索了濕地保育、濕地限牧措施等的生態補償制度,落實了農牧民協議管護員與專業管護員相結合的管護機制,積累了寶貴經驗。有了這些專業管護員,使佔到西藏總面積四分之一以上的濕地資源得到了更為有效的保護。目前,西藏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由2萬多人組成的濕地管護隊伍,他們是目前西藏濕地資源管護和監測的中堅力量,對西藏重要濕地資源保護髮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突出工作重點——
加大濕地保護管理力度
在濕地保護管理工作中,西藏嚴格按照“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嚴格落實重要濕地的保護工作,並優先安排國際重要濕地管護工作。如:瑪旁雍錯國際重要濕地在2016年開始實施了中央財政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2500萬元),項目共聘用了72名濕地管護員(聘期三年,每人1800元/月);結合生態扶貧安排了160名生態保護員;此外還安排了20名保護區協議管護員;這些生態管護員在縣林業局和保護區管理局的統一管理下,對瑪旁雍錯濕地生態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西藏現有林業自治區級以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8處,8處濕地保護區都安排了20名以上的協議管護員,還安排了一大批扶貧生態保護員,他們為保護區的濕地生態保護髮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藏以林業主管部門為主,針對農牧民濕地生態保護員,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各縣林業主管部門統一組織農牧民生態保護員開展技術培訓,對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濕地保護恢復項目等均安排一定的技術培訓,部分駐村工作隊組織生態保護員開展了生態保護業務學習及培訓。林業主管部門長期與潘德巴協會、萬科基金會等環保組織合作,在保護區、重要濕地組織社區和生態保護員開展技能培訓試點工作,通過技術培訓和技能學習,管護員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原標題:創新體制機制 守護高原濕地——我區不斷完善濕地保護管理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