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北羌塘草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風餐露宿,卻不懼風雨;他們跋山涉水,卻樂此不疲;他們收入微薄,卻心甘情願……
一輛摩托車、一架望遠鏡、一個乾糧袋、一本記錄冊,是他們的標配。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野生動物保護員。
白瑪丹增,就是其中的一員。
2013年,28歲的白瑪丹增通過招聘加入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扎縣野保員隊伍,主要的任務是巡護和記錄,這份工作,他一幹就是6年多。
早上9點,高原的太陽已經升到天邊。吃過早餐,白瑪丹增檢查了一下裝備,然後熟練地跨上摩托車,出發了。摩托車駛過的沙地上,瞬間形成一道滾滾騰起的煙塵,漸漸地遮沒了白瑪丹增遠去的背影。
白瑪丹增家住雄梅鎮4村,主要的巡護範圍也是在雄梅鎮和馬躍鄉一帶,雖然只有短短100多公里,但巡護一趟需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
“平時,每個月只需巡視3到4次。遇到特殊時期,巡視時間就不固定,甚至有時日夜蹲點守候。”白瑪丹增告訴記者。
白瑪丹增説的特殊時期,主要是藏羚羊的産崽期,即每年的5至6月期間,也是所有野保員最忙碌的時候。用白瑪丹增的話來説,要時時盯防著野狼、棕熊、雪豹等野生動物對藏羚羊的侵害。
春夏間的羌塘草原,天氣變幻不定,一日經歷四季更是常態。藏羚羊在産崽之前,需要選定一個安全地點,以便照料新生幼崽。
2016年7月的一天,暴雨之後,陽光灑滿大地,白瑪丹增照例出去巡視。摩托車行駛到馬躍鄉吳如錯核心區的一個山崖旁,白瑪丹增發現一隻藏羚羊幼崽,它遍身傷痕,四肢還在努力掙扎著,情況十分危急。
白瑪丹增趕緊從包裏拿出救護工具,給小羚羊做了簡單包紮,然後立即送到管護站。
“由於剛下過雨,山坡上比較濕滑,小羚羊可能是從坡上滾下來的。”白瑪丹增説,如果救助不及時,小羚羊極有可能死掉。
巡護之餘,白瑪丹增最喜歡在錯鄂湖邊小憩。錯鄂湖因錯鄂鳥島而聞名,棲息著數以萬計的珍稀鳥類,有斑頭雁、黑頸鶴、赤麻鴨、鳳頭鴟鸮等,它們與藍綠相間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一個完整而美麗的濕地生態系統。
“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白瑪丹增望著湖面上飛躍著的、湖裏游動著的各種鳥類説。在他的記憶中,已經數不清到底救助過多少只鳥了。
像白瑪丹增這樣的野保員,申扎縣共有42名,主要負責相關區域內野生動物安全巡護工作,並向申扎縣林業局彙報巡護情況,每個月僅有工資600元。
600元,對於白瑪丹增一家四口人來説,確實太少了,可他卻説,能夠守護著這些人類的“朋友”,是無上光榮的事。(原標題:風雨無阻 守護羌塘——記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扎縣野保員白瑪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