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大梅看草原|草原上也有“珍珠節”?
初夏的蘇尼特大地,
伴隨著一場透徹雨水的到來,
迎來一年一度的盛會。
這項草原民族傳承千年的生産生活方式,
如今已經成為一個歡慶的節日,
古老也現代、好吃也好玩。
草原上哪有“珍珠”呢?
蘇尼特羊就是這片草原的珍寶,
它因這片獨特土地的滋養而擁有的獨特的美味。
農曆五月,祖國大江南北歡慶端午的時節,
這裡粽香與肉香齊飛、歌聲和馬蹄聲共振,
牧民家選育種羊的生産勞動,已然成為一個熱鬧的文化旅遊活動。
牧民們三三兩兩地從各個蘇木趕來,提前搭好蒙古包,
備上醇香的肉乾、奶酒、手把肉,
蒙古包外套馬摔跤展身手,蒙古包內喝酒吃肉謀未來。
幾千年遊牧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生長,
有傳承有堅守,有突破也有創新,
我們欣喜地看到,如今的牧人生活,傳統也時尚、富裕也自在。
這些新時代的牧民,
把奶油做成了香皂、口紅,
也把珍貴的駝奶、鮮肉賣到了更廣的地方。
布仁書記動情地説:
“蘇尼特草原不缺酒、但是缺雨,
黨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就像春雨,讓這片土地得到滋養、‘珍寶’閃亮”。
這片“紅色的嫩芽”(烏蘭牧騎)最早萌發的地方,
如今也搭乘著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春風,
把遊牧文化的精粹、草原大地的文化珍寶傳播到更廣的世界。
2019年6月7日
行攝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草原珍珠節,小記
【相關介紹】
6月7日,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嘉利”第九屆草原珍珠節暨草原快驥大賽在賽罕塔拉溫泉盛大開幕,精彩的男兒三藝、民族文化趣味比賽以及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分別舉行,萬名群眾相聚草原,參與或觀賞優質種羔羊評選、非物質文化展演、美食評展以及博克、賽馬、射箭等傳統競技項目,共祝祖國繁榮昌盛、民族團結進步,也祈願草原大地風調雨順、牛羊肥壯,牲畜“如珍珠般灑在草原”。
蒙古民族歷史悠久的畜牧業文化是值得研究和弘揚的經典文化遺産之一。春夏秋冬有不同的畜牧業生産習俗,在春季主要以接羔保育、選留種公畜等生産為主,圍繞生産生活,有著其獨特的習俗。蘇尼特草原上,牧人們把潔白的羊群形容為“灑在草原上的珍珠”,以此表達珍貴。每年夏初,牧民們聚集到一起,對仔畜經過詳細觀察、嚴格篩選,選留少數種公畜後,對其餘雄性仔畜進行去勢,以達到優中選優、優勝劣汰、種畜進化的目的。因仔畜睪丸形狀酷似珍珠,稀有珍貴,故將仔畜閹割這一傳統習俗稱之為“珍珠節”。
蘇尼特羊是內蒙古自治區地方優良品種,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不僅體格大、産肉多,肉質鮮嫩多汁、無膻味,而且胴體豐滿,色澤鮮美,肉層厚實緊湊,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肌間脂肪分佈均勻,富有人體所需各種氨基酸和脂肪酸,具有價值高、容易消化等諸多優點,深受國內外用戶的歡迎和喜愛。同時,利用羊的皮、絨、毛、骨製作的各種生活用品和藝術品深受人們的青睞,其糞便也是田間珍貴的有機肥料。
在博大精深的遊牧文化中,蘇尼特部落佔據重要一頁,而蘇尼特右旗正是蘇尼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蘇尼特右旗位於內蒙古中部,是錫林郭勒盟的西大門,北與蒙古國交界,區位優勢明顯,文化形態獨特,手握多個享譽全國的“名片”。作為全國第一支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的誕生地,擁有150多年曆史的“草原王府”——蘇尼特王府,“中國駱駝文化之鄉”“中國草原快驥之鄉” “蒙古族傳統祝頌文化傳承之鄉”“內蒙古觀賞石寶玉石基地”及“錢幣石之鄉”等美名享譽海內外,依託濃郁、原生態的遊牧文化沉澱,蘇尼特右旗“一手好牌”著力構建多元化的全域旅遊産業鏈。近年來,以春、夏、秋、冬4個季節為節點,依照當地民風民俗,蘇尼特右旗全力打造了四大節慶品牌活動。除“珍珠節”,蘇尼特右旗每年元月9日舉辦駱駝文化節;每年農曆5月13日舉辦巴彥敖包祭祀暨蘇尼特王府那達慕;每年陽曆7月—8月,舉辦烏蘭牧騎藝術節。
蘇尼特右旗地處荒漠半荒漠草原,屬乾旱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70-190毫米,蒸發量達2700毫米左右,金銅鐵鹼等礦産品和牛羊駝等畜産品資源相對富集,“蘇尼特羊”和“蘇尼特駝”是地方優良畜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蘇尼特雙峰駝是國內三大駱駝品種之一,蘇尼特羊肉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蘇尼特右旗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科技進步旗、全國衛生旗縣。近年來,蘇尼特右旗緊緊圍繞優勢特色産業,加快推動資源型産業轉型升級,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了金屬採選冶煉、化工産品、畜産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産業體系,工業經濟呈現出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新格局。2018年,蘇尼特右旗地區生産總值增長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2.13億元,城鄉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7326元和11676元,其中農牧區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
—更多圖片帶你走進蘇尼特右旗草原珍珠節—
【大梅看草原】
熱愛草原,走進草原。
大梅——王金梅,來自科爾沁草原(內蒙古科左中旗),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草原頻道主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連續10餘年參與全國兩會上會報道工作,采寫報道百餘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多次參與國家民委、全國政協民宗委對民族地區的考察調研,通過新聞報道、委員提案等各種形式,多年持續關注草原生態保護、草原文化傳播,經常行走在草原牧區,分享草原大地上草原兒女的草原故事。
作為新聞人,大梅的大部分工作與草原相關,她樂在其中、樂此不疲。她對草原的愛,不僅體現在新聞報道中,也洋溢在生活裏。她用手中的筆寫草原,也用“眼睛”看草原。她的鏡頭裏,總是流淌著對草原大地的默默溫情。大梅説:草原的美,本是一種安安靜靜,也是一種感天動地。
《中國綠色時報》·林草新聞聯合中國網草原頻道推出“大梅看草原”系列微視頻,帶大家走進草原、關注草原。
(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文字/攝影/視頻:王金梅,編輯:阿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