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黃河圖嘎查牧民巧手繡出新生活

發佈時間:2019-05-24 21:09:54丨來源:通遼日報丨作者: 吳麗艷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扎魯特旗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全體社員在追夢路上不斷前行,致力於在不久的將來,把“黃河圖”系列作品打造成扎魯特民族服飾及刺繡文化的品牌,將蒙古族刺繡、文化和旅遊推向市場,給世界講“黃河圖”的故事。

image.png

一名身著民族服飾的“繡娘”正在專注地刺繡

在扎魯特草原深處,內蒙古通遼市烏蘭哈達蘇木黃河圖嘎查牧民用靈巧的雙手描繪出一幅幅醉人的畫卷。

五月,花開的季節,更是勞動的季節。記者走進扎魯特旗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內暖意融融,一件件色彩艷麗、做工精湛的蒙古族刺繡服飾、靴子、工藝品挂件挂滿了整個展示廳,身著民族服飾的“繡娘”正在縫紉機旁忙碌著,有的專注地刺繡,有的互相討論技藝……

“我今年41歲了,從17歲開始跟著母親學刺繡,以前都是自己繡完自己穿。現在嘎查建立了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把繡品賣出去,從而增加收入,我覺得特別好。”黃河圖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包玉蘭高興地説。

黃河圖嘎查有109名婦女,會刺繡的有60余名。該嘎查以民族手工刺繡為抓手,以開發民族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為突破口,結合當前扶貧攻堅政策,以少數民族專項發展資金項目為資金來源,在旗婦聯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于2018年8月成立了扎魯特旗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總投資13.5萬元。合作社現有社員3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

來自鄰村烏蘭哈達嘎查的牧民娜仁圖雅説:“我是西烏珠穆沁人,加入合作社後,跟姐妹們學了扎魯特刺繡,再同烏珠穆沁刺繡相結合,在這裡烏珠穆沁服飾也特別受歡迎,我用20天的時間才能製作出一件烏珠穆沁蒙古袍,因為製作工藝繁瑣,週期較長,賣價略高,所以收入也高。希望以後多交流學習,提升自己,製作出更多優秀的民族手工藝品。”

蒙古族刺繡這項傳統的手工技藝經過多年的發展,已跳出過去單一的承襲模式,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也參與到民族手工藝的傳承保護中。今年30歲的烏仁圖雅畢業於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畢業後在烏蘭哈達司法所工作了3年。去年得知嘎查成立了手工藝合作社,她想學一門手藝,於是抱著對民族刺繡文化的熱愛加入了合作社,成為年齡最小的成員。她4歲的女兒澈力木格每天跟著媽媽一起來合作社,烏仁圖雅説:“我們牧民的孩子從小對民族刺繡耳濡目染,學起來很快,希望我的孩子也有個這樣的環境,所以經常帶孩子一起過來。”在烏仁圖雅的心中,始終有著將民族刺繡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願望。

2018年6月,扎魯特旗民族和宗教事務局、旗婦聯、烏蘭哈達蘇木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以“學手藝、強動力、手工藝促脫貧”為主題的蒙古族服飾設計與製作技藝培訓班,集中培訓了黃河圖、烏蘭哈達等5個嘎查的蒙古族服飾製作及刺繡愛好者,受益者達120余人次。

扎魯特旗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斯日根介紹説:“我們合作社堅持‘黨員+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的發展模式,以牧民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為基礎,經過構思、繪圖、裁布、手繡等十幾道繁瑣的工序,迎合當前消費市場,製作以刺繡為主的各種手工藝品、民族服飾以及旅遊紀念品。”説起未來的打算,斯日根盤算著:“合作社成立至今,30余名繡娘共製作了600余件蒙古袍和各類産品,通過村部展銷、網上批發零售等形式出售,每人平均收入達到5000元,年底將分紅6500元以上。下一步我們將擴大規模,吸納烏蘭哈達蘇木以及北部牧區的刺繡愛好者,讓更多的婦女參與其中,帶動她們實現就業,共同致富,凝聚巾幗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合作社的成立,為黃河圖嘎查牧民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門路,將牧民從馬背上帶到車間裏,極大地鼓舞了其對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的信心,必將推動民族傳統文化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扎魯特旗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全體社員在追夢路上不斷前行,致力於在不久的將來,把“黃河圖”系列作品打造成扎魯特民族服飾及刺繡文化的品牌,將蒙古族刺繡、文化和旅遊推向市場,給世界講“黃河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