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總體保持穩定 青海生物界朋友圈再添“好友”

發佈時間:2019-05-24 20:44:26丨來源:西海都市報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青海省是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之一。近年來,新動物頻頻現身,青海省的生態系統逐步好轉,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年來,青海省把保護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作為重大責任,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保護建設和綜合治理工程,努力維護生態平衡,將全省90%的國土空間規劃為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明確將生物多樣性和水源涵養作為最重要的兩大主導生態功能,實行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總體保持穩定。

青海省是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之一。近年來,新動物頻頻現身,青海省的生態系統逐步好轉,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報道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在青海湖濕地每年發現新鳥類,其中,2017年到現在,發現了灰頸鹀、小濱鷸、草鷺等。截至目前,青海湖鳥類種類增加至225種。《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顯示,對2012年至2017年連續觀測的24個內陸濕地越冬水鳥樣區分析表明,越冬水鳥種群數量呈現上升趨勢,物種數則存在一定的波動,其中,青海湖水鳥種類總體呈現逐漸上升趨勢。

青海湖作為國際重要濕地以及亞洲特有的鳥禽集中繁殖地和遷徙轉机站,每年成群的水鳥翻山越嶺集結在青海湖畔繁殖育雛。水鳥可以作為監測濕地環境變化的一項客觀生物指標,它們在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青海湖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隨著生物多樣性觀測規範化、制度化的開展,青海湖鳥類種類種群不斷刷新。

在廣袤的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隨著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項目的實施,以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開展,三江源地區生態趨於向好,使項目區生物資源賴以生存的高原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2018年以來,在三江源地區發現了白色馬鹿、黑狼、食蛾蝮蛇、歐亞水獺等新物種。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青海省物種多樣性保護得以加強,在青海湖流域,裸鯉資源從3千噸左右恢復到8.8萬噸規模,均達到觀測以來的最大值;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環境較快恢復,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藏野驢、普氏原羚、黑頸鶴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明顯提升。同時,青海省在生物多樣性基礎調查研究、保護地建設管理、重要物種保護、生態治理修復、生態監測評估、生態保護法治以及生態領域體制改革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效,實現了生物多樣性功能長期保持總體穩定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