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父親的坎土曼 老漢在沙漠邊上種出一堵“綠墻”

發佈時間:2019-05-17 20:51:06丨來源:天山網丨作者:秦金俐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新疆莎車縣喀爾蘇鄉英阿瓦提村邊的樹,枝頭剛抽出綠葉,為沙包披上了嫩綠的衣裳。這片約有5000棵樹的樹林,在吐爾孫心裏與他8歲的孫子一樣珍貴。這道防沙小屏障是父親和他用了數十年的心血,一株一株地栽,一桶一桶地澆水建成的。

  清冽的渠水汩汩流入沙土,樹林裏乾燥的沙土瞬間被潤濕了,吐爾孫·馬木提拿著鐵鍬站在一旁,心田被滋潤出一片生機。
  這條水渠是村裏專為沙包上的胡楊和沙棗樹修建的,4月8日,水渠第一次通水,吐爾孫決定讓這些樹好好“喝”一頓。
  新疆莎車縣喀爾蘇鄉英阿瓦提村邊的樹,枝頭剛抽出綠葉,為沙包披上了嫩綠的衣裳。這片約有5000棵樹的樹林,在吐爾孫心裏與他8歲的孫子一樣珍貴。這道防沙小屏障是父親和他用了數十年的心血,一株一株地栽,一桶一桶地澆水建成的。 

馬木提向沙漠“宣戰”

  這片樹林在村裏的舊居住點附近。為了這次澆水,62歲的吐爾孫早上7點就趕著驢車,從新居住點出發,走了近4公里路。自從2017年與村民們一起搬離這裡,他每隔幾天就會來看看這片樹林,澆水、防治病蟲害。他喜歡沿著樹林走一走、在樹底下瞇一會,他説:“一段時間不來我就著急,待在這裡感覺特別安心!”
  樹林裏粗的樹需要一人合抱,最細的樹是吐爾孫今年3月剛補種的沙棗苗。父母一直愛種樹,家裏的房前屋後種滿了樹,仍然擋不住風沙吹進院子。他記得小時候颳風天出門,沙子啪啪打在臉上很疼,父親馬木提·吐爾地總説,如果沙包上能長出樹多好啊,沙子就吹不過不來了。父親眼神裏的憂傷至今還刻在吐爾孫心裏。
  在吐爾孫12歲那年,父親專門在院子裏開出一片地,種下了胡楊樹苗。兩年後,父親又用驢車拉著樹苗來到離家500多米外的一座沙包上種樹。“那一年,父親帶著哥哥和嫂子在沙包上種了上百棵胡楊樹。他們從家裏提水,一棵一棵地澆,花費了好幾天時間。”吐爾孫説。父親的舉動讓鄉親們“炸了窩”。“快去看啊,馬木提傻了,在沙包上種樹呢!”“在沙包上種樹?那不是讓公雞下蛋嘛!”……
  樹苗剛種下不久,一場大風就吹得沒剩幾棵。聽到村民們的嘲笑聲,吐爾孫的哥哥和嫂子也猶豫了,勸父親別種樹了。馬木提倔脾氣上來了,批評他們説:“試一次就成功,世上沒有這樣的好事。”
  隨後,馬木提又在沙包上補種了樹苗。這一次他用木棍做支架,用鐵絲捆紮,把樹一棵一棵固定住。
  樹種上了,澆水卻成了難題。“那時,我家有口壓井,父親把水壓出來,裝桶後用驢車拉到沙包上澆灌。”吐爾孫説,他也時常提著大桶給父親幫忙。
  “太累了,那時候特別不理解,覺得在幹一件多餘的事,種幾棵樹能把沙子擋住?”吐爾孫説。烈日下父親趕著驢車在沙漠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車轍,這樣的情景至今讓他難忘。
  吐爾孫25歲時,馬木提已經沿著沙漠邊緣種下了超過1500棵胡楊。胡楊林不僅阻擋了風沙,還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英阿瓦提村45歲的村支部書記阿不力孜·阿吾孜回憶,馬木提特別喜歡坐在自己種的胡楊樹下,看著孩子們在樹林裏捉迷藏,看到他們被樹林裏突然飛起的小鳥、竄出的小蜥蜴嚇一跳,會哈哈大笑。“以前,我覺得他是個不可理喻的人,現在覺得‘馬木提了不起’!” 

他接下父親的坎土曼,繼續種樹

  父親年紀越來越大,漸漸力不從心。吐爾孫在25歲那年決定接下父親手中的坎土曼,繼續植樹。“我小時候父親經常説,將來他幹不動了,我們要接著種樹,總有一天能把沙子擋住。”吐爾孫説。以前沒把父親這句話放在心上,現在看著荒涼的沙漠變得生機勃勃,吐爾孫對父親十分敬佩,“他做的事特別有意義。”
  吐爾孫在父親種植的基礎上繼續擴寬、延長林帶,還增加了楊樹、柳樹等樹種。他説,以前只是給父親幫忙,真正投入植樹才體會到父親的不易。他用驢車一趟拉兩大桶水去澆樹,一次能澆70多棵樹,把上千棵樹澆一遍需要十多天。天熱的時候,一個月就要澆一次。“這些樹花費了父親太多心血,不能眼睜睜看著樹旱死。”拉樹苗、拉水桶,他在二十多年裏已經換了十頭毛驢。
  吐爾孫和父親義務植樹的事感動了村民們。“以前想不通他們種樹為什麼,不掙錢,還出這麼多苦力。僅靠一家人怎麼能鬥得過沙漠呢?”68歲的村民吾達力克·熱合曼説,後來看著他們父子種下的樹漸漸變成“一堵墻”,把沙子擋住了,大夥都心服了,並表示村子是大家的,植樹不該是他們一家人的事。
  從2012年起,每年植樹季,都有很多村民跟著吐爾孫一起到沙包種樹。2012年到2014年,吐爾孫帶領村民們一共種下了3000多棵樹,把樹林的長度增加到近3公里。
  2014年,莎車縣開始在喀爾蘇鄉沙漠沿線種植防風固沙生態林,還派來了鄉林業站的管護員,把鄉親們種植的這片林帶也納入到管護範圍。目前,吐爾孫依然堅持參與這片樹林的管護工作。他説:“這些年守著這些樹,實在離不開。” 

為生態林基地免費送樹苗

  吐爾孫騰出房前屋後1畝多空地用來培育樹苗,每到植樹季,吐爾孫就用驢車一車車拉到植樹點。喀爾蘇鄉林業站站長阿力木江·吐爾遜説:“今年的植樹季,吐爾孫老人送來了500多棵樹苗。這些年來老人一共為基地免費提供了2200余棵樹苗。我們要出錢買,他就生氣。他説,只要栽種他提供的樹苗,就是對他的獎勵。”
  把樹苗送去後,吐爾孫還跟大家一起種。“我們勸父親,年紀大了該歇歇了,種樹的事交給年輕人,他説,不讓他種樹,他寧可不吃飯。”吐爾孫的兒子阿布都卡迪爾·吐爾孫説。受爺爺和父親影響,家裏的三個兄弟姐妹每年都會和父親一起到生態林基地植樹。
  經過5年的建設,喀爾蘇鄉生態林基地已經成為沙漠邊緣一道長58公里,最寬處130米,面積1.1萬餘畝的“生態墻”,規模還在逐年增加。這堵“綠色長城”幫助喀爾蘇鄉8個沙漠邊的村子擋住了風沙。“現在覺得空氣都是甜的,地裏沙子少了,莊稼也長得更好了!”在漂亮的安居房院子裏,吐爾孫看著綠油油的菜苗、葡萄架下盛開的鮮花、屋頂上鳴叫的小鳥,笑得很滿足。
  如今新居住點距離生態基地約七八公里,吐爾孫時常騎著電動車帶著孫子去那裏轉一轉。他會指著一眼望不到頭的樹林告訴孫子:“以後爺爺走不動了,你要替爺爺接著種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