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守鶴人” 旦增:守護大自然的恩惠

發佈時間:2019-05-16 17:12:12丨來源:西藏日報丨作者:曉勇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三面環山的澎波河谷地帶,春的氣息愈加濃烈。旦增卻急切地盼望著金秋的到來,不為別的,只為等待他的鶴群從北方安然歸來。

黑頸鶴是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在從不缺神話與傳説的藏民族文化中,黑頸鶴又被稱為格薩爾王的牧馬者。傳説,黑頸鶴猶如號角的鳴聲能使百里外的神馬聽到出征的召喚。

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的林周縣被稱為拉薩“糧倉”,同時,林周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國家一級珍稀保護動物黑頸鶴的越冬地。

在位於林周縣春堆鄉的卡東村,記者邂逅了一位年近花甲的黑頸鶴守護人、拉薩市林周縣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旦增。

旦增告訴記者,他的“鶴群”早在一個月前便已遷徙飛往更遠的羌塘草原了。

2015年,旦增被林周縣林業局聘為巡護員,成為巡護區域野生鳥禽的“守護者”。對於這份工作,旦增打心眼裏喜歡。他説:“黑頸鶴就像是我的家人,我愛它們,想保護它們,想讓他們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在平安與安逸中度過。”

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成群的黑頸鶴從藏北高原飛至拉薩河谷、林周縣澎波河流域濕地過冬期間,也是巡護員旦增最為忙碌的時期。每日清晨,旦增總要騎著他的摩托車,帶著有姓名、照片、巡護區域、手機號等資訊的巡護卡,從卡東村一路巡護到虎頭水庫往上區域,仔細觀察棲息在這裡的各種野生鳥禽的生存狀況。巡護範圍內的路線多為土路,至去年底,他已經騎爛了一輛摩托車。

在旦增的巡護生涯裏,前後救過4隻傷勢嚴重的黑頸鶴,養傷時間最長的一隻黑頸鶴足足在他家待了8個多月。每遇受傷的黑頸鶴,他總是第一時間將它們帶回家中,精心養護在他家最好的房間,用縣林業局配備的醫用包為受傷的黑頸鶴處理傷口。在旦增的影響下,他們一家四口都會參與到這項工作中。

旦增家不遠處,有一處他精心選擇的投食“寶地”。黑頸鶴越冬期間,旦增每日下午5點準時在此投食,待次日清晨8點左右,夜宿于虎頭水庫的黑頸鶴以家族為單位飛回這裡,享用旦增為他們準備的“早餐”,然後悠閒邁著舞步或飛旋于村落田野間。

“它們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恩惠。”每當此時,旦增總在不遠處,靜靜地觀望。這是他即將忙碌的一天裏,最欣慰的時刻。

黑頸鶴愛吃小麥,每到冬季,林周縣林業局給每一位巡護員發放1000斤小麥。“每天大約要撒50斤左右的小麥,小麥不夠喂了,還可以再申領。”旦增介紹説。

記者了解到,目前,林周縣林業局在西藏雅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周段設立了10個黑頸鶴投食點,選聘專職人員負責投食工作,每月給每位巡護員發放600元的工資。

數據顯示,西藏境內的黑頸鶴數量約為8000隻,佔全球數量的80%以上,並且呈現逐步增長態勢。而在林周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每年越冬期,除了黑頸鶴外,還有成群的赤麻鴨、黃鴨、斑頭雁等。

三面環山的澎波河谷地帶,春的氣息愈加濃烈。旦增卻急切地盼望著金秋的到來,不為別的,只為等待他的鶴群從北方安然歸來。(原標題:旦增:高原“守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