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7部門聯合整治"大洋怪重"不規範地名 委員呼籲得落實?

發佈時間:2019-05-16 16:19:55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王金梅、阿藝思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等7部門聯合發文整治"大、洋、怪、重"不規範地名。委員呼籲得落實?

中國網5月16日訊(記者 王金梅、阿藝思)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民族事務委員會、公安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督管理局七部門共同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實施方案》,將進一步清理整治內蒙古自治區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現象,將對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


何為“大、洋、怪、重”?如何規範?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將組織專家對全區蒙古語地名進行篩查論證,對其蒙古文字書寫不準確、不規範的,對漢譯名音譯不準、用字不當(使用多音字、生僻字等)、易生歧義、含義不健康的,對蒙古語地名的中文拼音字母音譯轉寫不規範等現象,協調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依法嚴格進行清理規範;對標注有不規範的蒙古文字書寫、漢字書寫、中文拼音字母音譯轉寫的地名標誌、道路交通標誌等公共標誌牌進行更換;對涉及不規範的蒙古文、漢文地名資訊的身份戶籍、不動産登記、工商註冊登記等證照上的蒙古文、漢文地名地址資訊予以變更;正確使用蒙古文字書寫、漢字書寫、拼音字母拼寫。清理房地産廣告、戶外標牌標識、網際網路地圖、線上導航電子地圖等載體上的不規範地名;加強地名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依靠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及時為社會提供準確便捷的標準地名資訊。

       同時,對有地無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寫、擅自命名以及譯寫不標準、不規範、用字用詞不準確的蒙古語地名進行清理規範。要把社會影響惡劣、各方反映集中的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洋”地名和不規範蒙古語地名作為重點,堅決予以清理整治。《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頒布實施以前命名、已經約定俗成且不違背公序良俗的老地名原則上不列入清理整治範圍。

       阿古拉泰政協小組會建議“雅化地名”,委員呼籲得落實?

       關於全國各地地名規範問題,各領域專家學者,全國政協委員也多有關注和建議,很多“金點子”被採納和落實。

       本次內蒙古自治區七部門聯合發文整治“大、洋、怪、重”不規範地名,讓人聯想到2019年內蒙古兩會期間一位政協委員的發言,建議“雅化地名”。委員呼籲得落實?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著名蒙古族詩人阿古拉泰在會場發言(攝影:馬建荃)

       2019年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新聞出版界、體育界小組討論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著名蒙古族詩人阿古拉泰在發言中呼籲“像珍視眼睛一樣珍視民族傳統文化”。阿古拉泰認為,建設文明內蒙古,是幾代人的文化長跑,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並倡議,應從深化理論、雅化地名、加強草原文化系統教育、多方位發力整體建設文明內蒙古四個方面把行動落到實處。

       阿古拉泰發言中説,地名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文化底蘊的體現。在內蒙古,部分地名雅化與文化發展一直相攜並進。比如,鄂爾多斯在明代漢籍中稱為“阿兒禿斯”,呼和浩特由庫庫渾屯逐漸演化而來,都是極好的例證。同時,他也列舉了諸多不規範地名的實例:“然而,有些音譯則讓人感到遺憾。如‘討號板’,是河灘的意思,同樣是討號,也有譯成‘桃花板’的,‘桃花’比‘討號’可取,若改成‘濤浩拜’,字面上會更加賞心悅目。”

       阿古拉泰建議,在不曲解原意、注意民族語言特點、保留歷史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內蒙古的地名還應富有詩意。為建設文明內蒙古、凸顯草原文化特色,雅化地名行動應該落到實處。“文明不是一個空洞的詞彙,文化與生命的呼吸如影相隨。建設文明內蒙古,既要心動,又要行動,希望通過幾代草原兒女的不懈努力,讓世界看到新時代文明內蒙古的亮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