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無名的小草 永遠的豐碑

發佈時間:2019-05-14 21:12:01丨來源: 新疆日報丨作者:馬健龍 鄒懿 仲兆豐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可可托海,這個曾經無名的地方,生長著許許多多無名的小草。可可托海的幹部職工,也像這些小草,在這裡默默奉獻,為新中國走向強大奮鬥了一生;他們更用一生堅守的信仰,在西北邊陲鑄就了一座共産黨人的精神豐碑。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新疆可可托海幹部學院教師付靜的手機裏有這樣一段視頻,視頻裏90歲的劉灝和老伴一起唱著這首歌。歌聲中飽含的真情實意,是他們一生經歷的體現。

錄下這段小視頻一個多月,2019年1月16日,劉灝老人去世了。他像一棵無名的小草,一輩子默默地為祖國作貢獻,雖乏人知曉但卻甘之如飴。

劉灝生於天津,1952年從北京工業大學畢業來到可可托海工作。1957年至1975年間,他先後擔任一礦生産技術科科長、礦務局總工程師。

在此期間,中國的地圖上沒有標注“可可托海”這個地方,這裡是個“保密之地”,在這裡工作的人也成為“保密人員”。因此,他們那一代人的付出都是默默無聞的。

付靜説,劉灝老人在世時最大的遺憾是,因為工作原因,兒子到9歲之後才見到父親,父子之間的隔閡是老人半生的痛。老人為了嚴守保密紀律,從沒有過多解釋,只是默默地隱忍與承受。

老人火化後,兒子捧著父親的骨灰回到家,放聲大哭!因為,前來送行的老同志告訴他:“你父親是大國重器的貢獻者之一,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衛星、第一艘核潛艇的核心稀有金屬原料,都來自你父親擔任總工程師期間的可可托海。”怨恨父親半生的兒子這時才知道,在他眼中一生平凡的父親有多麼偉大!50多歲的兒子跪在父親遺像前泣不成聲……

“像劉灝老先生這樣的人物,在可可托海還有很多很多!安桂槐便是其中一位。”付靜説。

1958年至1964年,安桂槐擔任可可托海礦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領導全礦幹部工人完成了艱巨的工作任務。在新中國最困難的那幾年,可可托海扛起了為國家償還蘇聯債務的重任。可可托海是中國最寒冷的地區之一,冬天氣溫低至零下40多攝氏度。就是在這樣極為惡劣的環境中,全礦幹部職工肩挑背扛,用一簍一簍礦石為國家背起了1/3以上的外債。

安桂槐帶領黨員幹部下礦井、礦坑帶頭幹。當時,全國都缺衣少糧,安桂槐要求黨員幹部每天定量6個饃,保證工人10個饃。安桂槐的老戰友知道他那裏工作艱苦,給他送來糧食。他一粒沒動,全部送到礦區幼兒園,讓孩子們吃。

安桂槐10歲的兒子餓得受不了,跑到礦區職工食堂後面的垃圾箱,翻騰能吃的東西,食堂的大師傅不忍心,給了孩子一個饃。孩子拿到饃,想到媽媽也很餓,便拿回家想和媽媽一起吃。到家後,兒子正要吃饃,卻被安桂槐看見了,他從兒子嘴邊奪下這個饃,問是哪來的,兒子如實説了。安桂槐一手拿起饃,一手拉著兒子,讓兒子把饃還回去。兒子強忍著饑餓和委屈的眼淚,跟著“不通情理”的父親回到食堂。

安桂槐見到食堂大師傅便説:“你怎麼能因為他是我兒子,就私自多給他一個饃呢?你知不知道多少工人都還吃不飽呢?”

那位大師傅聽罷,理直氣壯地反問:“安局長,我看到孩子餓得在垃圾箱裏撿吃的,心裏受不了,這跟是不是你兒子有啥關係?而且,這個饃是我的定量,我願意給孩子吃!”這個場面,令在場的人十分感動。

安桂槐常説:“我們黨員幹部,不能和工人們爭糧食、爭利益。”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哪怕讓家人和自己一起忍饑挨餓!

至今,在可可托海小鎮上,隨便敲開一戶人家的門,問一句,知不知道安桂槐?人們都會講出幾個有關安桂槐的故事。當地人稱他為可可托海的焦裕祿。

可可托海,這個曾經無名的地方,生長著許許多多無名的小草。可可托海的幹部職工,也像這些小草,在這裡默默奉獻,為新中國走向強大奮鬥了一生;他們更用一生堅守的信仰,在西北邊陲鑄就了一座共産黨人的精神豐碑。

(原標題:無名的小草 永遠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