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斯楞:把散落的草原民歌串成音樂瑰寶

發佈時間:2019-05-13 21:56:29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張麗娜 安路蒙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14年前,呼斯楞因《鴻雁》而走紅,這些年他沒有急於把名氣“變現”,而是把更多精力用在傳承和創新如《鴻雁》一般優美的草原民歌上。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一曲《鴻雁》,用輕柔的訴説叩響了思鄉人的心扉,成為了幾乎人人哼唱的草原歌曲。原唱呼斯楞承認,這首歌比他本人要有名氣得多。

  80後蒙古族歌手呼斯楞,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的一個牧民家庭,一張娃娃臉,兩顆豁縫小門牙,看上去像個可愛的大男孩,而他的歌聲卻蘊藏著與外表不同的滄桑粗獷和悠長韻味。14年前,他因《鴻雁》而走紅,這些年他沒有急於把名氣“變現”,而是把更多精力用在傳承和創新如《鴻雁》一般優美的草原民歌上。

呼斯楞(資料圖)

  傳唱了300年的《鴻雁》

  很多人因呼斯楞的演繹才熟悉《鴻雁》,其實這是一首已經在草原上流傳了近300年的民歌,原名叫《天鵝》。呼斯楞當年在酒吧裏演唱的是蒙語版,他清亮高亢的嗓音、宛若群山一樣綿延不絕的餘音,以及音樂本身的動聽旋律,打動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位特殊的聽眾,音樂作詞人呂燕衛,後來他把“天鵝”改為“鴻雁”重新作詞,抒發了遠方遊子思念家鄉、親人的濃烈感情,撩撥無數異鄉人的心扉。

  在“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生活方式中,牧民喜歡用歌聲與自然對話。大草原歷來是民歌的海洋、旋律的富礦,草原民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是最生動簡便、最喜聞樂見的音樂藝術形式,也是蒙古族音樂文化的基礎。

  呼斯楞從小就生活在充滿歌聲的環境中,經常跟著父親一起在草原上放牧,腳步走到哪,歌聲就唱到哪。“我們的草原是東一面西一面的山坡,早上把羊圈裏的羊放到山坡上吃草,我和爸爸就一起唱啊唱,唱的都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歌。”

  至今,呼斯楞家中仍珍藏著一盤磁帶,裏面裝著他三歲時的美妙童音。這是他學會的第一支歌《黃岩》,父親曾一句一句教他:在那黃色的山峰上,挂起了黃色的彩虹, 想起了哺育我的母親,心中陣陣思念啊……

  草原民歌內容豐富,有描寫愛情、婚喪嫁娶等生活習俗的,有讚頌草原駿馬、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頌父母、英雄人物的……呼斯楞等一批批草原歌手,從小便是在流傳數百年的蒙古族歌曲中熏陶成長起來。

  傳統民歌是音樂的富礦

  內蒙古被譽為“歌的海洋、舞的故鄉”,很多膾炙人口的草原歌曲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鴻雁》《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民歌耳熟能詳,但一些年輕歌手卻沒有覺得民歌是寶藏。

  呼斯楞最初外出闖世界時,同樣認為民歌很古老、不夠新鮮刺激、無法引人奪目,他更願意跟風玩西方的流行元素。“可是時間越久,越覺得不是自己的,味兒不對。”呼斯楞説,當他大膽地唱出家鄉民歌,看到聽眾們被美妙的旋律所打動時,他才發現原來最寶貴的財富一直就根植在自己身上。

  之後,呼斯楞越來越感受到傳統草原民歌的潛在價值與無窮魅力。《三匹棗騮馬》《天上的雲朵》《請安》等一首首傳統民歌,經過改編煥發新的藝術能量。“那麼多年,人們口口相傳,我教給你,你教給他,他再教給下一代。到現在它依然能如此打動人,這就是傳統民歌的生命力。”

  2015年,呼斯楞家鄉的烏拉特民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以長調民歌為主,內容豐富,生動反映著當地的傳統風土人情。但近些年,烏拉特民歌的一些獨特演唱方式、技巧正瀕臨失傳。“傳統民歌是祖輩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有人靜下心來,耐住寂寞,去保護傳承。”呼斯楞説。

  保護與傳承的路還很長

  “《鴻雁》只是大量蒙古族民歌中的一首,這些民歌就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我和很多草原文藝工作者,正一起努力把它們串連起來。”呼斯楞説。

  近些年,呼斯楞主動放慢工作節奏,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走訪非遺傳承人、蒐集和整理民歌上。如今,大多數民歌的作者已不得而知,這些民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接一代的傳唱下來,內容和旋律豐富,包含著一個民族的歷史、精神和文化性格,除了娛樂,更有教育與傳承的功能。

  在全國和地方兩會上,文藝工作者們也逐漸開始關注民歌的傳承和創新問題,他們發現傳統民歌的受眾群體正在日益老齡化,民歌的舞臺也日漸萎縮,民歌文化的傳承任重而道遠。有代表委員提出要改變當下浮躁、平庸的流行音樂,鼓勵創作人員多從民族音樂中吸取養分。

  而呼斯楞也深刻認識到,好好研究原生態的民歌,未來才會更有力量,民歌裏有無窮無盡的寶藏,文藝工作者如果能充分吸收傳統音樂的元素,放飛音樂想像的翅膀,一定會創作出留得下、傳得開的作品。

  “我們對民歌的挖掘還遠遠不夠,很多感人至深的民歌被埋沒,而這不能僅僅靠藝人去做工作。”呼斯楞説,許多傳統民歌的挖掘、再創作以及推廣包裝正亟待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援。

  對於如何傳承和創新民歌,呼斯楞認為,不是急於簡單的照搬照抄,也不是隨意的翻譯改編,更不是不著邊際的瞎編亂造,而是要在真正理解、尊重傳統民歌的基礎上,注重結合現代元素,用貼近生活的表現形式創新表達,創作出真正經得住考驗的優秀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