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回暖,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1.7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綠色正在不斷積蓄、拓展。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樹木已吐出嫩芽、泛起綠意,杏花競相開放,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林面積達82萬畝,森林覆蓋率56%。近年來,保護區持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持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守住發展、民生、生態三條底線,森林植物多樣性得到了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實現了有林面積和産水量增長和提高。”説起“成績”,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黨支部書記孔繁碩聲音中透著十二分的自豪。
2008年起,罕山自然保護區150萬畝無人無畜封禁保護區開始建設,保護區內所有住戶和牧鋪全部搬遷轉移,禁止一切農牧業生産活動。保護區內建設了罕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和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今年44歲的扎拉嘎呼是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十幾年前,他還在保護區內以放牧為生。生態移民後,政府為每戶牧民免費提供安置樓房和一個人的工作,扎拉嘎呼正式轉行,成為一名護林員。
雖然護林員工作枯燥辛苦,常年和“不會説話”的林地打交道,但扎拉嘎呼把這份工作當作一份責任,他不僅是罕山的護林員而且還是撲火隊員,森林防火責任重大,他工作起來十分認真。“這些年,看著草原上的草長得越來越茂盛了,林地灌木高了密了,老一輩護林人説基本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模樣了,而且馬鹿、狍子等野生動物隨處可見,生態是越來越好,心裏還是挺自豪的。”扎拉嘎呼説。
2016年,作為通遼市“千萬畝草原修復工程”的先聲,扎魯特旗累計投入逾10億元,建設了229萬畝集中連片保護區,分兩批完成生態移民1144戶、3260人,並全面禁牧禁墾,讓草原自然修復。2018年10月31日,在全國生態保護與修復經驗交流現場會上,扎魯特旗作為唯一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參會的旗縣作典型發言,引起廣泛關注。
“長期超載放牧導致草原快速退化,土壤蓄水力降低,多條河流斷流,牧民收入逐年下降。我生長在這片草原上,看到草原失去了往日色彩,感到痛心。”扎魯特旗生態保護與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阿日昆都楞搬遷區域管理辦公室主任巴根那如是説道,“生態移民搬遷後,草原無人無畜,生態環境得以休養生息。”最讓巴根那欣慰的是,生態一天天在變好,牧民群眾“保護生態家園”的意識正在逐步增強,草牧場收入也一天天提高。
作為通遼市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扎魯特旗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著力實現草原保護、畜牧業發展、農牧民增收的良性迴圈。
近年來,該旗累計投入生態資金25億元,實現有林面積832.7萬畝,林木蓄積量24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3.23%,林草覆蓋率達到90%,居全市各旗縣市區之首。該旗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生態與保護建設示範旗、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全國綠化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的鼓點已經擂響,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一座巍巍綠色長城正在祖國北疆崛起。築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扎魯特旗逐綠的腳步堅韌而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