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霍林郭勒市高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偉大旗幟,把“綠色”作為産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把“生態”作為地區高品質發展的“壓艙石”,在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係中打好“五大攻堅戰”,著力建設“推開窗是森林、走出門是花園、出了城是草原”的全域生態城市,積極探索傳統工業型城市綠色發展新路徑。
提高政治站位,傾力打好治理能力提升攻堅戰
扭住發展觀念轉變的“牛鼻子”。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在確定的“五鏈四區三城兩基地”的發展思路中,將生態環保全産業鏈作為重要一鏈,將高載能産業綠色發展試驗區作為重要一區,將生態霍林郭勒作為重要一城,將清潔能源集中消納基地作為重要一極,在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上發生了轉折性、根本性、全局性的變化,堅決向“黑色增長”説不,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互促共進、相得益彰。
增強制度體系建設的“硬約束”。制定印發了《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施辦法(試行)》《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及其分工方案》《生態環境深度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2020年)行動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從責任體系、重點任務、行動步驟等方面作出詳細安排,建立了重大項目生態研判機制,對不符合環保政策要求的項目,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嚴禁入駐,從根源上減少了生態環境的風險點。
構建全市共同參與的“大格局”。先後召開生態環境深度治理專項行動動員會、生態環境深度治理工作推進會、全域生態城市建設動員部署會等全市性會議,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樹立了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鮮明導向;大力宣傳貫徹綠色生産生活方式,投入3300萬元構建了新能源公交系統,設置共用單車服務點14個,建立了生態環保強制性披露和公眾監督舉報反饋機制,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從我做起”主題宣教活動,構建了黨政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有力凝聚了綠色發展正能量。
整治突出問題,傾力打好綠色礦山建設攻堅戰
突出重點抓整改。聚焦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指出的礦山生態治理問題,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整改工作領導小組,靶心施策、全面整改。針對“存在2074畝應治未治排土場”問題,2018年累計完成投資8164萬元,全面完成整形、覆土、牧草種植,今年進行灌木栽植和補植補種,持續鞏固提升治理成果。針對“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問題,責成有關企業委託中國環科院制定《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一號露天礦排土場生態修復總體方案》,按照2018年不低於5元/噸、今後每年不低於2元/噸的標準提取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費用,目前已存入1.4億元、完成投入1.18億元,預計未來兩年還將提取1.2億元,為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提供充足資金支撐。
自我加壓抓整治。出臺了《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整改工作方案(2018—2020年)》,詳細規定了全市33家礦山企業的治理任務、標準、範圍、時限,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要求,累計完成投資1.54億元,完成整形、覆土面積1.29萬畝。其中,南北露天礦完成治理面積8200畝,每畝治理標準由過去的7000元上升至1.4萬餘元;其他市屬中小型礦山完成治理面積4693畝,每畝治理標準由過去的5000元上升至7500元,2019年將開展全面綠化,2020年進行補植補種、考核驗收。
健全機制抓長效。制定《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緊盯“到2020年全市大中型礦山達到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基本建成節約高效、環境美麗、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的目標,壓實黨政領導責任,召開不同層級類型的會議,定期調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投入4.7億元治理無主排土場、裸露山體、廢棄採坑210萬平方米,發揮生態治理“兜底”作用;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督促企業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自然條件,運用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開展礦山生態治理工作,高標準修復礦山和侵佔損毀的草原;壓實部門監督責任,給予5名監管失職失責黨員幹部黨紀政務處分,做到了見事見人見紀見法,將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納入有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內容,發揮考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履職盡責、從嚴監管。
強化源頭防控,傾力打好主導産業減排攻堅戰
嚴管煤炭採運儲燃各個環節。“採”的方面,根據煤炭産量、氣候特點、季節特徵有針對性地制定執行煤礦生産灑水降塵標準,科學規定灑水頻次、降塵效果、技術要求,把煤炭採掘揚塵降至了最低;“運”的方面,大型煤炭開採企業以封閉皮帶輸煤系統和煤炭運輸專用通道運輸煤炭,嚴禁運輸超載、未經苫蓋的車輛上路行駛;“儲”的方面,投資2.7億元建成了3處大型封閉儲煤倉和8000余米擋風抑塵墻,投資10億元啟動了煤炭企業集中倉儲建設項目,努力實現全部煤炭集運站封閉式裝卸、運輸、作業;“燃”的方面,拆除主城區全部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改造棚戶區8000余戶,城市集中供熱率達到99%,逐步實現“儲煤不見煤、運煤不露煤、産煤不散燒”,讓草原草原煤城見不到煤的顏色。
深入推進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採用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整合系統技術,完成8台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其餘6台將於今年完成改造,新建火電機組全部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建設,屆時所有火電機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將嚴格控制在5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的標準內,較《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規定的燃煤鍋爐重點地區特別排放限值分別下降75%、30%和50%,電廠將冒出了“朵朵白雲”。此外,做好“追風逐日”文章,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建設項目,優化電力供給結構,提升清潔能源比重。
建立國內鋁行業減排新標準。投資4.7億元建成了7套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工程,覆蓋全部已建成的188萬噸電解鋁産能。據監測數據顯示,二氧化硫的排放穩定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跟國家的200毫克/立方米標準相比,減排了95%;氟化氫的排放穩定在0.05毫克/立方米,跟國家的3毫克/立方米標準相比,減排98%以上;顆粒物的排放穩定在3毫克/立方米左右,跟國家的20毫克/立方米標準相比,減排了85%,較國家排放標準年均可減排二氧化硫2.2萬噸、氟化物372噸、顆粒物680噸,整體減排90%以上,在全國鋁行業科技成果評價會上,經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的專家組認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同時,投資6200余萬元,實施了槽蓋板密封、中頻爐除塵改造、鑄造車間煙氣治理、等15項電解鋁無組織排放治理項目,為國內鋁行業減排樹立了新標桿。有監測數據以來,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比達到92.4%,正在展開一幅“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依相伴,藍天白雲與現代工業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加強系統治理,傾力打好生態功能涵養攻堅戰
做好“護”的文章,科學節水治河管湖。關停違規自備水源井204眼,為高耗水企業進行地下水置換中水工作,累計壓采地下水442萬立方米、中水利用率達到74%;深入落實“河長制”,以“一幹六支”河流系統為重點,常態化巡河、治河工作,累計清理河道長度41公里,查處違規放牧、傾倒垃圾、侵佔岸線等違法行為5起,精品化推進小流域治理,加強城區沿河生態景觀建設,合理佈局林蔭步道、親水灘塗、景觀建築,讓群眾近距離享受“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優美景象,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環境。做好湖泊濕地的全面勘測調查,更加科學治湖管湖,使湖泊濕地成為點綴在草原上的一顆顆“明珠”,靜湖國家濕地公園項目通過國家林業局審批並公示。
做好“退”的文章,全面退耕還林還草。根據全市無耕地保護任務的實際,努力減少“靠天吃飯”的大田,累計退出耕地20萬畝,其中,創新回租種草方式退耕還草6718畝。2019年,結合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全面摸排了全市耕地情況,制定了退耕還草工作方案,再退出耕地2萬畝,屆時除工礦區和城區外,行政區劃內將全部變為森林和草原。同時,繼續實行全面禁牧和養殖區“三區”劃定制度,突出抓好軍馬場生態保護區生態治理修復,全力做好草原圍封工作,嚴禁車輛碾壓草原,努力重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風光。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過去45年,全市每年沙塵天氣平均為15.3天,近三年來下降到5.1天,沙塵天氣顯著減少,藍天白雲成為了常態。
做好“增”的文章,大力實施增綠行動。以花園式小區、學校、單位、工廠建設為抓手,在老城區開展拆遷建綠、破硬復綠、見縫插綠,提高樹木綠植的保有量,打造“看不透、看不夠、看不露”的街區景觀;在新城區提升綠化的精緻度,運用“共用園林”理念,增加綠植間活動場所、休息設施、運動設備,方便群眾遊玩休憩,實現“城中有園、園中有林、林中有景、景中有人”目標。在工業園區突出抓好街路兩側綠化工作,打造“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色動脈”,近三年全市累計新增綠化面積26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6%、綠地率達到42.4%,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7.39平方米,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60周歲以上老年人年均增加1000人以上,徹底扭轉了過去“本地掙錢、異地養老”的現象。
推動轉型升級,傾力打好開發模式轉變攻堅戰
終端産品高端化。深刻認識生態環保問題本質上是發展方式的問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再單純追求“量”的增加,而是重點推動“質”的提升,用“産業鏈延伸、産業鏈增值、産業鏈的多元發展思路”來落實總書記對內蒙古提出的解決“挖煤賣煤”“挖土賣土”粗放開發模式的要求,大力引進和發展高精尖、少冒煙、高附加值的鋁後精深加工項目,煤炭産業對經濟貢獻從五年前的65%下降到26%,鋁及鋁加工産業對經濟貢獻由21%上升到36%,推動主要工業品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讓現有資源釋放出最高的經濟價值。同時,盤活了一批停滯多年的項目,推動呂后加工板塊完成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環保産業規模化。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等産業,努力提升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固廢資源轉化率,穩妥發展鋁灰、碳渣、電解槽大修渣、廢脫硝催化劑等危廢處理項目,引導産廢企業配套建設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設施,敦促危廢處置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吃幹榨凈”每分資源,有效降低環境風險。此外,投入使用智慧環保大數據系統,為産業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科學數據支撐,推動重點企業“三位一體”自動監控系統全覆蓋,切實保障系列環保設施有效使用,引導做好主導産業環保配套設施建設,讓生態環保産業創造出更大價值。
增長動力多元化。向朝陽産業要動力,深度挖掘原始草原、現代工業、冰天雪地、民俗文化等旅遊資源,實施旅遊業提質升級戰略,持續提升“吃住行遊購娛”等要素保障水準和景區承載能力,打造國內旅遊知名目的地。三年來,全市旅遊人數、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20%以上,2018年突破了100萬人次、11億元,其中,“過境遊”遊客佔比由82%下降到36%,“目的遊”遊客佔比由21%上升到52%。向營商環境要動力,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改革事項582項、覆蓋率93.3%,壓減審批流程58.3%,壓縮辦事時限61.8%,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試點旗縣,做到了“企業辦事不費事,百姓辦事不求人”。向智慧電網要動力,積極創建國家第四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實施系列輸變電擴容連通工程,著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寬的電力轉化項目,構建“風光火多能互補、輸電線四通八達、微網電智慧調配、消納量穩定充沛”電力供應格局,努力建成“自發自用、互為備用、余電外用”的智慧電網。
(供稿:中共霍林郭勒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