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年女導演與中國養象人的特別緣分

發佈時間:2019-05-07 08:20:00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李愛平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一週前,胡鵬如同往常一樣打開朋友圈瀏覽資訊,忽然被名為《2019“看中國”金目獎(簡稱金目獎)揭曉,鄂爾多斯捧回兩項榮譽!》的文章吸引。

凱特在拍攝中(供圖:鄂爾多斯東勝區委宣傳部)

“沒想到打開朋友圈,竟然看到了與自己有關的榮譽。”17日,37歲的胡鵬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接受記者專訪時頗為意外地説道。

一週前,胡鵬如同往常一樣打開朋友圈瀏覽資訊,忽然被名為《2019“看中國”金目獎(簡稱金目獎)揭曉,鄂爾多斯捧回兩項榮譽!》的文章吸引。

點開他發現以自己為主人公的作品《養象人》,榮獲“金目獎”三等獎,這是鄂爾多斯捧回的兩項榮譽其中之一,這也是鄂爾多斯連續三年參與“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而獲得的榮譽,拓展了當地的海外知名度。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由北京師範大學會林文化基金、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是一項跨地區、跨文化體驗項目。該項目自2011年創辦以來,已連續三年在鄂爾多斯拍攝。來自美、英等多個國家的青年導演參與拍攝。

就職于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的胡鵬,在剛剛擔任專職非洲象飼養員僅三個月時,遇到美國波利頓大學的青年女導演凱特。23歲的凱特2018年7月來到鄂爾多斯參與“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拍攝工作,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的養象人成為她的拍攝主題。

胡鵬在工作(供圖:鄂爾多斯東勝區委宣傳部)

為了讓凱特更好地進行拍攝,當地政府為凱特安排了志願者兼工作人員寶勒爾協助日常工作,並做胡鵬與凱特的翻譯。寶勒爾告訴記者:“凱特在與胡鵬的交流中不僅被他的養象工作産生興趣,更是被胡鵬在母親得了癌症後依然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打動。”

“凱特每天上午八點半開始拍攝,十分鐘的影像作品歷經一週拍攝殺青,然後開始後期製作。”寶勒爾説,當時拍攝製作都很順利,一切看上去很普通。而作為非洲象飼養員的胡鵬從得知外國青年導演要記錄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時就“睡不著覺了”。

對於大象,胡鵬可謂情有獨鍾,他對記者回憶説:“十幾年前,我和家人到北京動物園遊玩,在觀看大象表演時,作為幸運觀眾被選上了臺,大象用鼻子將我捲起、舉高,又輕輕放下。那一刻,我就深深喜歡上了大象。”

“此後,只要有關大象的書、節目,我都特別關注。”胡鵬回憶道,“沒想到若干年後,自己竟然能夠夢想成真,更沒想到的是能碰上美國導演。”

“我想展現一名飼養員保護大象的狀態,力求把每一句話都表達好,很緊張。”胡鵬告訴記者,“自己除了正常工作,配合拍攝外,還在思考如何恢復非洲大象的野性,如何能夠把這些非洲大象服務好這些問題,配合拍攝時必須體現中國養象人的精神。”

這次的拍攝經歷帶給胡鵬的除了緊張、思考外,還有更多的感動與快樂。

2018年7月16日,由凱特拍攝的作品《養象人》在鄂爾多斯舉行首映,胡鵬應邀觀看了成品。“現場觀看時覺得仍有遺憾。”胡鵬説,“不過已經很滿足了,美國導演拍攝我的工作生活,不是誰能遇到的。”

凱特對胡鵬的拍攝(供圖:鄂爾多斯東勝區委宣傳部)

讓胡鵬特別感動的是自己的母親,“她通過朋友圈看到美國導演拍攝我的影像時,特別激動,覺得我是名人了。”胡鵬告訴記者。

首映後,胡鵬的生活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母親去世,二是參加了關於如何保護大象的培訓。

隨著胡鵬與大象的相處,逐漸産生了默契,他已能夠用手勢指引大象進行吃水果、後退、下蹲等高難度動作,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在他的辦公室擺放著一本《保護性接觸大象行為訓練與豐容》的書籍,胡鵬説:“我每天都要認真研讀,保護大象需要更多的理論支撐。自己的理論上去了,才能對得起中國養象人的稱呼。我還利用一切時間,尋找關於保護大象的資料,參與各種學習,期望自己成為真正專業的飼養員。”胡鵬認為,大象在他的內心中已經佔據了太多太多情感,甚至超過對人的關注。

“説實話,這一切都與凱特對我的拍攝密不可分。”胡鵬説,最令他感動的是在這部影像最後,凱特致謝了自己以及家人。

“媽媽請放心,兒子從事的工作很偉大。非常感謝凱特的拍攝。”當胡鵬得知《養象人》獲獎時,他對著母親的照片默念一番後,淚如雨下。

(作者:李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