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完成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 將兩部戲列為獨立劇種

發佈時間:2019-04-16 10:49:36丨來源:新華社丨作者:李鍵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西藏地方戲曲劇種的普查報告正式完成。報告重新劃分了西藏地方戲曲劇種的類型,將其分為夏爾巴瑪尼戲、巴貢戲、昌都藏戲、門巴戲、藍面具藏戲、白麵具藏戲六大種類。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獲悉,西藏地方戲曲劇種的普查報告正式完成。報告重新劃分了西藏地方戲曲劇種的類型,將其分為夏爾巴瑪尼戲、巴貢戲、昌都藏戲、門巴戲、藍面具藏戲、白麵具藏戲六大種類,為西藏地方戲曲劇種的界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西藏于2016年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內容涵蓋劇種名稱、聲腔、藝術淵源、形成時間、流行區域、劇目、音樂、表演藝術、舞臺美術等。

本次普查報告的最大亮點是將巴貢戲、夏爾巴瑪尼戲列為獨立劇種。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努木介紹,在普查資料基礎上,工作人員參照《中國戲曲志·西藏卷》和非遺普查名錄建設等數據,並結合專家建議,將兩部戲列為獨立劇種,它們對西藏戲劇發展史研究有很好的史料補充價值。

在浙江烏鎮西柵景區的安渡坊碼頭廣場上,西藏迥巴藏戲隊表演藏戲《頓月頓珠》(2018年10月23日攝,攝影:張汝鋒)

流傳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的夏爾巴瑪尼戲,每年只演一部戲,劇目主要是傳統八大藏戲中的《朗薩雯蚌》《智美更登》《諾桑法王》,從音樂唱腔、服飾道具、表演程式和表演習俗來看,它保留了更多藏戲的早期特點;有“西藏戲劇之祖”稱謂的巴貢戲,源於西元12世紀,它不僅有完整的戲劇結構和表演形式,還有獨特的唱腔、面具、服飾和古樸的舞蹈動作,對研究西藏文化藝術發展史、民風民俗有著重要價值。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保護下,西藏各地的戲劇藝術得到有效保護,包括藏戲在內的諸多民間文化發展勢頭比較樂觀。截至目前,藍面具藏戲有138支民間演出隊、白麵具藏戲有3支民間演出隊、昌都藏戲有1支民間演出隊、巴貢戲有1支民間演出隊、門巴戲有1支民間演出隊、夏爾巴瑪尼戲有1支民間演出隊。(原標題:西藏完成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