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追夢人丨從草垛到醫院:西藏三代孩子的“産房”變遷

發佈時間:2019-04-01 18:35:06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曲傑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之際,中國網草原頻道通過一個普通西藏家庭三代人的出生故事,折射出雪域大地千千萬萬人對於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對於新時代的感恩。

編者按:

1959年3月28日,西藏百萬農奴獲得解放,開啟了西藏人民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的新征程。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60年來,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特別是隨著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社會保障水準大幅提升,西藏婦女兒童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時候。值此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之際,中國網草原頻道通過一個普通西藏家庭三代人的出生故事,折射出雪域大地千千萬萬人對於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對於新時代的感恩。

生活休閒的門巴族人(攝影:普布次仁)

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西藏仍然處在封建農奴制的統治之下,女性地位極低,廣大女奴更是如此。在今天的人們看來,迎接每一個呱呱墜地的新生命都是一件喜事,而在舊西藏,在家裏生孩子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女奴們只能在牛羊圈裏或是野外生産,孩子生下來後用石頭砸斷臍帶、用羊毛線進行結紮。

由於缺乏必要的護理,舊西藏的嬰兒和孕産婦的死亡率都非常高。經過60多年的努力,如今西藏全區孕産婦死亡率已經由解放初期的5000/10萬下降到2017年的102/10萬,嬰兒死亡率由當時的430‰下降到10.38‰。

曲傑一家生活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從這個普通家庭祖孫三代人的出生故事中,便可以窺見60多年來西藏發生的驚人巨變。

現代門巴族婦女(攝影:普布次仁)

 1956年:“母親把我生在‘草垛房’”

 “我于1956年出生在山南市錯那縣勒布溝基巴鄉,是門巴族。我出生在‘烏拉差役’人家,也就是舊西藏為農奴主揹運物資、背送主人的差役。聽我母親講,我的哥哥、妹妹都出生在去往錯那宗支差的路上。”年過六旬的曲傑岳母每當提起當年的事情總是非常感慨。

今天的西藏山南勒布溝門巴族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攝影:普布次仁)

“我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出生在農奴主的‘草垛房’裏,母親強忍著痛苦用一塊帶尖的石頭把臍帶弄斷,用自己身上一塊破舊的氆氌把我包裹起來。生下我還不到12個小時,她就已經‘正常’地給農奴主揹運物資去錯那宗了。”老人回憶説。

西藏民主改革前,經濟水準低下,群眾缺乏科學的育兒觀念,也沒有具有科學和專業水準的接生醫生,導致十之三四的初生嬰兒死於破傷風;孩子生下來後不喂母乳,而是直接喂糌粑糊湯,以為這樣可以給嬰兒開胃,結果孩子的腸胃不但沒有開,倒先得了消化不良症;有的孩子生下來幾個小時或是兩三天后就被全身涂上酥油、放在太陽底下曬,人們以為這樣孩子長大後就不怕太陽了,結果孩子大多被曬壞或得了肺炎。

舊西藏因饑餓與病痛交加,倒臥街頭的兒童(資料圖)

據文獻記載,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只有3所藏醫醫療機構,沒有一張病床,西醫、西藥幾乎空白,孕産婦死亡率高達5000/10萬,嬰兒死亡率達430‰。

1968年,年僅12歲的曲傑岳母第一次走出大山,成為山南軍分區青訓隊的一名學員;1974年初,她進工廠成為一名工人;同年,她進入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學習,實現了大學夢,之後的人生也更加精彩。

1974年9月底,曲傑的岳母(右)剛到中央民族學院時在校門口與同學合影留念(供圖:曲傑)

1983年:“女兒由赤腳醫生接生”

到了20世紀80年代,西藏的醫療衛生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老人説:“我有兩個小孩,都是在家裏生的。老大是個女孩,出生於1983年。”

“當時,老伴在山南乃東縣結沙村附近找了一個赤腳醫生來家裏接生,她的主要行頭也就是一個待産包,裏邊裝著紗布、止血鉗等接生必備的簡單醫療用品。”曲傑的岳母回憶説。

西藏民主改革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西藏的婦幼保健工作發展迅速,醫療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孕産婦與嬰幼兒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呈高速增長態勢。

然而這一時期,西藏曆年的孕産婦和嬰幼兒死亡率與全國平均水準仍有差距,這與西藏的婦幼衛生保健工作起點低、開始晚有關,也與西藏地廣人稀、地區發展不平衡有關。

岳母退休後在老家探親時留影(攝影:曲傑)

2009年:“女兒在婦保醫院生下了外孫”

進入21世紀以來,西藏嬰幼兒診療軟硬體條件不斷改善,孕産婦死亡率、嬰幼兒死亡率和孕産婦住院分娩率“兩降一升”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老人的外孫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

講到外孫的出生,老人高興地説,“2009年2月18日下午6點半,我女兒在山南婦幼保健醫院産房裏生下了外孫。女兒説,她選擇在婦保醫院分娩,是因為那裏不僅擁有先進的急救設備、‘科學産房’、手術裝備、治療及檢查設備,還因為那裏有為孕婦開闢的快捷治療渠道,能夠制定完善的診療方案,並有專家與孕婦全程溝通、護士24小時追蹤孕婦狀況,提供用藥、生活、飲食等各方面的指導。”

老人退休後與外孫(左)和孫子(中)過著幸福的生活(攝影:曲傑)

種種體貼入微的服務讓越來越多的西藏婦女、特別是來自偏遠地區的孕婦選擇到醫院分娩。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西藏孕産婦住院分娩率已提高到了92%,與此同時,孕産婦和嬰兒死亡率大幅下降。

如今,西藏免費孕前優檢項目已覆蓋全區,農牧區孕産婦除了百分百報銷住院費用外還發放住院分娩補助,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1000元:另外,還對住院分娩的農牧區孕産婦及護送者(一名家屬、一名村醫)分別給予50元獎勵;提前住院待産的,待産期間按每天30元給予生活補助。

回望60多年來的變化,曲傑感慨萬分地表示,“我們一家祖孫三代人的出生故事,折射出步入新社會的西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西藏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農牧區醫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婦女的衛生觀念也得到了質的改變。相信未來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好,西藏的明天將更加光輝燦爛。

門巴族姑娘迎接遠方來的客人(攝影:普布次仁)

本文作者曲傑,係西藏攝影家協會會員

(文:曲傑,作者係西藏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