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國土綠化: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旋律越唱越響

發佈時間:2019-03-29 20:58:34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葉文娟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2018年,青海全省上下全年完成營造林27.07萬公頃,治理退化草原16.33萬公頃,全面完成年度國土綠化任務,為維護高原生態安全、建設美麗青海做出了新的貢獻。

省會西寧提前兩年完成南北山三期造林,綠化總面積達到3.44萬公頃,再造了一個南北山;

海東市春秋兩季共完成義務植樹764萬株,參加人數113.8萬人次,造林綠化萬人大會戰成為全市生態建設的一張“金名片”;

海南藏族自治州實施黃河沿岸綠色屏障構建等“八大國土綠化”行動,全年實施國土綠化5.59萬公頃,生態美麗家園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8年,青海全省上下把推進國土綠化事業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匯聚全社會力量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深入推進重點區域植樹造林和草原生態治理,全年完成營造林27.07萬公頃,治理退化草原16.33萬公頃,全面完成年度國土綠化任務,為維護高原生態安全、建設美麗青海做出了新的貢獻。

一處處義務植樹的場景展示建設美麗家園的信心決心

2018年4月11日,青海省級四大班子領導在曹家堡機場北面的乾旱山坡上,同西寧市、海東市幹部群眾共同參加義務植樹勞動,各地區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以身作則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引領帶動全省掀起義務植樹熱潮。

由此,青海全省各地不斷豐富完善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紮實開展全國第二批“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試點,不斷創新義務植樹機制,廣泛動員幹部職工、駐軍官兵、青年學生、僧侶大力營建“青年林”“廳局長林”“援青林”“民族團結林”等主題林和紀念林,開展綠地認建認養、捐樹捐綠等活動,形成了全省各族群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愛綠護綠植綠、共建共管共用、建設美麗家園的良好氛圍。2018年全省完成義務植樹1500萬株,為國土綠化注入了澎湃動力。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全省綠化動員大會,高位推動造林綠化事業。各市州縣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綠化委員會,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一線靠前指揮,形成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通力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合力推進大綠化,建設大生態的良好格局。

——西寧市將林業生態建設指標納入年度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內容,提前完成了南北山三期綠化建設任務。

——海東市春秋兩季開展綠化大會戰,組織動員50余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全面完成了西寧機場周邊0.22萬公頃造林任務。

——西寧、海東兩市統籌實施湟水規模化林場建設試點,完成年度造林任務1.33萬公頃。

——海西州、海南州持續加大防沙治沙力度,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海北州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玉樹州、果洛州、黃南州積極開展封山育林和退化草原及黑土灘治理,推動林草實現融合發展。

全省各級發展改革、財政、交通運輸、水利、林草等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爭取國家重大生態建設項目,持續加大國土綠化資金投入,統籌實施造林綠化道路、供水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為國土綠化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項項林草重點生態工程保護高原森林草原資源

深入推進三江源二期、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沙化土地封禁保護等重點林業工程。全年共完成“三北”“天保”人工造林3.33萬公頃,封山育林3.4萬公頃,防沙治沙8.2萬公頃,建設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0.086萬公頃,沙化土地封禁保護2.31萬公頃。

祁連、互助、貴南、大通、同仁5個縣被評為“三北”工程建設全國先進集體,4人為先進個人,1人獲得綠色長城獎章。持續加大森林城鎮鄉村、生態文化村創建力度,新建3個森林城鎮、5個森林鄉村、5個全國生態文化村。

堅持自然修復和人工治理相結合,加強退化草地治理力度,全年新建禁牧休牧圍欄70萬公頃,治理草原毒草10.6萬公頃,建設人工飼草基地0.6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8%,畝産鮮草量達到190公斤以上,草原生態持續恢復。

堅持依法治林治草,全面保護森林草原資源安全。強化徵佔用林地審批和管理,完成全省林地年度變更調查,全年審批林地201項、草地187項,均在國家限額範圍內。

全面加強重點公益林、天然林和草原保護體系建設,完成第七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全省496萬公頃國家重點公益林、367.8萬公頃天然林實現應管儘管。

有效加強草原管護,完成禁牧1633萬公頃,草畜平衡1527萬公頃。大力開展森林品質精準提升行動,互助北山林場成為青海首個取得國家森林經營認證證書的林場,填補了省內空白。

深入推進110個國有林場改革,嚴格落實管護責任,管護成效明顯提高。積極探索森林管護新途徑,將228萬公頃森林納入保險,防災減災能力有效增強。組織開展“綠盾”、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等專項行動,積極推進跨省區、跨部門聯合執法,全年查破案件1145起,處理6041人次,形成了有力震懾。

全面落實森林草原防火與林業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制,全省已32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防治林業有害生物22.1萬公頃,防治草原鼠蟲害263萬公頃,有力保障了林草資源安全。

一個個綠色富民産業助力生態扶貧精準實施

堅持生態産業興林富民,依託特色經濟林資源優勢,著力打造有機枸杞品牌,認證有機枸杞1.13萬公頃,青海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生産基地,諾木洪枸杞産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區,枸杞出口量位居全省農産品前列。

加快沙棘、雜果、中藏藥、藏茶基地建設,種植面積分別達16萬公頃、4.12萬公頃、1.6萬公頃、0.15萬公頃。大力提升苗木品質,優化樹種結構,全省苗圃突破1.07萬公頃,生産苗木近11億株。

支援培育特色野生動物繁育産業,林麝、梅花鹿、大雁、藏雪雞等野生動物繁育快速增長。持續推進生態旅遊,積極培育森林康養、花海鄉村、森林人家、生態探險等新業態,森林、濕地、沙漠和地質等生態公園成為旅遊熱點,接待遊客首次突破千萬人次大關,較2017年增長一倍。

青海全省林業産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産值達到69.4億元,較2017年增長35%,成為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堅持生態管護崗位就業、林業産業帶動、造林種草務工、獎補增收和定點幫扶多措並舉,實現與扶貧政策的精準對接。穩步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一戶一崗”、管護績效管理等制度,2018年新增貧困人口護林員3000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管護員總數達到5萬人,每人平均年收入超2萬元。

支援引導各地發展特色林業産業,2018年全省林業産業帶動12.4萬農牧戶受益,戶均增收1.4萬元,每人平均增收2634元。加大生態政策性補助,通過兌現森林生態、天保工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國家補助政策,直補農牧民各類資金10.24億元。通過這些措施,有力助推了農牧民穩定脫貧。

如今,通過幾代人的持續不懈努力,一個生態與經濟同步共贏,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大美青海綠色藍圖正以一幅宜人的畫卷徐徐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原標題: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旋律越唱越響——2018年青海省國土綠化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