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高效節水農業破解“糧水之爭”

發佈時間:2019-03-26 10:28:43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李文明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過了春分,冰封的大地開始解凍,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農牧部門的技術人員開始到各鄉鎮舉辦培訓班,將淺埋滴灌種植技術的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

過了春分,冰封的大地開始解凍,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農牧部門的技術人員開始到各鄉鎮舉辦培訓班,將淺埋滴灌種植技術的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

“現在種地沒有技術可不行,尤其是淺埋滴灌技術,不僅節水更省時省力。過去大水漫灌,一畝地要澆一個半小時,光電費就得花20多塊錢,現在澆一畝地不到半小時,才花五六塊錢。去年用上淺埋滴灌,咱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説到淺埋滴灌的好處,科爾沁區敖力布皋鎮西喜村村民溫海權有一肚子話要説。溫海權家40多畝地去年都劃入淺埋滴灌項目區,為此他還買了適應淺埋滴灌技術的播種機。

通遼市位於黃金玉米帶,素有“內蒙古糧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通遼市又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全國11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農業用水佔80%以上,每人平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54%。面對乾旱缺水、水糧矛盾突出的嚴峻現實,通遼市堅持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建設節水工程,推進農牧業向現代化、綠色化可持續發展。去年,通遼市進行了以淺埋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改造300萬畝,今年計劃再建400萬畝,到2020年將達到1000萬畝。

事實上,資源性缺水和農業用水比重大已經成為內蒙古農牧業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內蒙古是嚴重缺水地區,水資源約佔全國總量的1.92%,畝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33%,而農田灌溉用水卻佔到了總用水量的64%。水資源短缺、水糧矛盾和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已成為制約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立足生産實際,近年來內蒙古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農業高效節水行動,大力改造和建設農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廣微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示範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集雨補灌、抗旱保水等綜合配套節水技術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過2400萬畝,21個農業大縣建成高標準水肥一體化技術核心示範區50多個,示範面積達10萬畝。

今年內蒙古將聚焦50個糧食主産旗縣,在通遼市的7個旗縣區新建淺埋滴灌高效節水灌溉350萬畝,打造全國整市推進農業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遼樣板。各地將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建設要求,配套實施農田整理、土壤培肥改良、田間道路建設、農田防護林建設、渠係改造、管網鋪設等工程措施,同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機耕機播機收等整合配套技術,實現田、水、林、電、路、渠、技等一步到位。

“立足産糧又缺水的實際,我區正紮實開展農業高效節水行動計劃,今年將新增以高效節水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500萬畝,達到4082萬畝。”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廳長孫振雲説。

目前,內蒙古已編制完成《內蒙古自治區農業高效節水發展規劃(2019-2022年)》。要求各地嚴格按照規劃佈局、建設標準進行實施,到2022年,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穩定在5000萬畝,新增以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000萬畝,達到4400萬畝。與此同時,各地將在示範區全面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現從灌溉用水管理、農業水費收取、水權交易等全過程的資訊化管理。(原標題:高效節水農業破解“糧水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