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今年,中國2019年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態之基。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高度重視節約用水工作,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方針,為通遼抓好治水管水、節水護水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顆小水滴裏的大民生
通遼市素有“內蒙古糧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同時又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全國11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每人平均擁有水資源量119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54%。農業用水佔全市80%以上,農業節水成為通遼市發展現代農牧業的核心問題。一顆顆小水滴如何省得下、用得好?
先來看看2018年通遼市給出的成績單:科爾沁超採區地下水位上升0.47米、縮小500平方公里,建成7座城鎮再生水處理設施;建成以淺埋滴灌為主的農業高效節水工程430萬畝;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完成水資源稅費改革試點,全面落實河湖長制;2018年全市用水總量從2014年的28.04億立方米降至24.51億立方米;2018年,糧食總産量達163.3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20億斤以上。
用水量下降、糧食産量上升,這一降一升,彰顯通遼做足做好“小水滴”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通遼市始終把節水農業列為發展現代農牧業的核心問題來抓,以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堅持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堅持壓井限採,建設節水工程,通過出臺《節水高産高效糧食功能區建設行動計劃》《低壓管灌定型設計及高效節水灌溉相關標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優化生産結構,推進農牧業向現代化、綠色化可持續發展。
在做足農業節水這篇文章的同時,通遼市著力優化水資源配置,穩步推進工業水源置換工作。先後編制《通遼市再生水資源配置規劃》《通遼市主城區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
2018年,通遼市還積極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把一顆顆小水滴蓄積在城市的“海綿”之中,下雨時通過“海綿”的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功能,在需要時將蓄存的無數顆小水滴釋放並加以利用。
2019年,通遼市將進一步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完成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年度任務,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4。力爭LXB供水支線工程年內開工建設,加快“引綽濟遼”二期項目前期工作。啟動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規劃,推動現有污水處理廠全部達標排放,在建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設施全部建成投用,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率分別達到94%和50%以上。完成通遼發電總廠、通遼熱電公司工業用水置換。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治任務,三義堂水源地供水和通新水廠改擴建主體工程完工,鞏固提升農村牧區8萬人口飲水安全。
(原標題:通遼:小水滴 大民生,文:長生、斯琴,來源:通遼廣播電視臺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