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綠色産業“鏈”出農企雙贏

發佈時間:2019-03-20 09:23:15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韓繼旺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早春河套,大地漸暖。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圖克鎮鮮農現代農業園區,一座座溫室大棚內綠意盎然,菜農們正在忙著打理、採摘各種鮮食蔬菜。

早春河套,大地漸暖。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圖克鎮鮮農現代農業園區,一座座溫室大棚內綠意盎然,菜農們正在忙著打理、採摘各種鮮食蔬菜。

菜農曹亮在園區承包了2棟大棚,主要種植彩椒和黃瓜,由鮮農公司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一條龍服務,一年下來收益超過了10多萬。他滿意地説:“從去年臘月到現在,黃瓜收購價一直保持在4塊多錢,1個棚1畝2分地純利潤就達到7萬多元,頂過去的幾十畝大田。”

去冬今春以來,這個萬畝設施農業園區生産種植的黃瓜、番茄、茄子、青椒等鮮食蔬菜産銷兩旺,除了暢銷本地市場外,還遠銷銀川、蘭州、呼包鄂以及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區。目前,園區年産鮮食蔬菜5萬噸,成為河套地區重要的蔬菜輸出“菜籃子”。

鮮農萬畝現代農業園區還與扶貧部門合作,通過減免承包費的方式,讓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園種植溫室,目前已全部脫貧。園區還吸納社會資金2100萬元,建成光彩事業社會扶貧産業園,承諾保底年收益不低於350萬元,全部用於貧困戶産業扶持和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傍上龍頭企業,産業鏈的拉動效應正在逐步顯現。菜農高玉勝進入園區種植特色蔬菜,成為這條産業扶貧鏈上的一分子。他在公司免費提供的一個溫室大棚的基礎上,又以每年1.8萬元的價格承包了一個大棚,和妻子王蘭枝每天起早貪黑辛勤耕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黃瓜等蔬菜種植中,一舉摘掉戴了多年的“窮帽子”。

“多虧政府的産業扶貧項目,在這裡種苗、技術都不用我們操心,産品統一收購,我只要把地種好就行,這兩個大棚每年起碼純收入7萬多元。”燦爛的笑容寫在高玉勝的臉上。

烏蘭圖克鎮黨委書記尚永亮説:“園區已形成蔬菜批發交易市場,實行統一定價、優質優價,讓菜農嘗到了傍園區‘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甜頭。周邊農民通過在園區打工,在增收的同時,學到了一技之長,自發建設的設施農業也已達500余畝。”

據了解,鮮農公司在臨河區烏蘭圖克鎮和五原縣隆興昌鎮建設的2個現代農業園區,共吸納流轉土地農民、返鄉農民、大學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戶2500多人參與其中,從事蔬菜種植、流通、加工等業務。

巴彥淖爾市是農牧業大市。去年以來,該市以“天賦河套”品牌為引領,全力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重點培育發展糧油、肉乳絨、果蔬、蒙中藥材、飼草等優勢特色産業,統籌整合涉農涉牧資金,加大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進農畜産品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條,帶領農牧民融入産業化發展鏈條,實現農企雙贏。

全市7個旗縣區各展其能,因地制宜推廣了訂單契約型、服務協作型、股份合作型、“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農戶”“公司+牧場+農牧戶”6種主要農企利益聯結方式,積極引導當地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廣大農牧民參與到利益聯結機制構建過程中,企業通過深加工推進訂單生産,由此輻射帶動農牧民開展種植養殖,風險共擔,利益均沾,推動龍頭企業與農牧戶的關係由鬆散的買賣型向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轉變,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戶增收。

2018年,巴彥淖爾市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290家,完成銷售收入375億元,同比增長7.1%。全市55%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了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牧戶15.5萬戶,農牧民來自利益聯結機制方面的收入約佔全部收入的75%。

(作者:韓繼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