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林:用公益訴訟守護碧草藍天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

發佈時間:2019-03-13 12:30:2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王金梅 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內蒙古各級檢察機關立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提出的更高要求,主動拿起公益訴訟武器,把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中國網3月13日訊(記者 王金梅 蘇文彥)2019年3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3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攝影:李濤)

聽了“兩高”報告,特別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全年共立案辦理民事公益訴訟4393件、行政公益訴訟108767件,其中涉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59312件,督促治理被污染損毀的耕地、濕地、林地、草原211萬畝,追償修復生態、治理環境費用30億元等數據,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琪林表示,感觸頗深,對取得的成績感到振奮,同時深感責任重大,新一年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砥礪前行。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琪林參加討論

作為內蒙古代表團的一員,李琪林親耳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論述。李琪林表示,從“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到今年提出的“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定位明晰、要求明確。“我們要做的就是知行合一,用法律守護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李琪林説。

如何用法律守護綠色北疆,這正是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檢察機關不斷思考和實踐的。近年來,內蒙古各級檢察機關立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提出的更高要求,主動拿起公益訴訟武器,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取得了明顯成效。

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推進會

“嚴”字當頭,不斷強化對生態環境的法律監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李琪林表示,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堅持“嚴”字當頭,加強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工作,強化刑事訴訟法律監督,依法從重從快打擊了一批社會影響大、群眾反應強烈的生態環境違法犯罪重特大案件。

例如,內蒙古檢察機關及時介入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天鵝捕殺事件”,依法以涉嫌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運輸珍貴野生動物罪等對毒殺233隻小天鵝、26隻綠頭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經審查起訴,7名犯罪嫌疑人被處徒刑以上刑罰,其中最高獲刑有期徒刑16年,積極回應了社會關切,有力震懾了破壞資源環境的犯罪。

據統計,2014年以來,內蒙古檢察機關運用刑事手段,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各類犯罪,批准逮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刑事犯罪1621件2093人,起訴9064件11633人。強化對生態環境監管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督,連續5年開展專項立案監督,解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以罰代刑等突出問題。

據了解,下一步,內蒙古檢察機關將綜合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堅持以辦案為中心,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違法行為,用法治的雷霆手段,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琪林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盟市院檢察長公益訴訟工作座談會

守護藍天碧水凈土,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李琪林介紹,內蒙古各級檢察機關依法參與和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藍天、大地、母親河,積極向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宣戰”“亮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簡稱達茂旗)滿都拉口岸煤粉污染治理前後,生活在附近的牧民向記者表示: “過去,我們的羊是黑的,草場被黑風吹。現在,我們終於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此前,該口岸露天存儲、裝卸從蒙古國過境的粉狀煤,周邊20公里常年受黑色粉塵污染。達茂旗人民檢察院走訪發現後發出了綜合治理的訴前檢察建議,引起達茂旗委、政府高度重視,斥資修建6萬平米環保倉儲大棚,將露天堆放的6萬噸煤炭外運或入庫,還牧民一片藍天。

據介紹,黃河內蒙古段全長830多公里,為了守護母親河,內蒙古檢察機關在黃河流經的六市一盟部署開展了“保護黃河”公益訴訟專項活動,聚焦水資源、岸線資源以及森林、草場、濕地,重點排查侵權行為。2018年以來,內蒙古各級檢察機關通過辦案督促恢復了黃河沿岸非法佔用的林地和草原4.8萬畝,清理河道固體廢物2.03萬噸,督促整治污染企業192家,有效保護了黃河流域環境資源。

同時,內蒙古檢察機關聚焦農用地土壤環境、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的現狀,部署開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積極解決環境污染刑事犯罪“輕刑化”與環境損害修復“高成本”之間的矛盾,督促行政部門積極履職、涉事部門賠償,及時改善土壤環境品質,得到實地調研考察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的肯定。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組織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實地視察行政公益訴訟工作

保護森林草原突出恢復性司法

恢復林地、草原,治理污染……李琪林通過一組數據介紹了內蒙古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實現的生態建設成果。

2018年,內蒙古各級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恢復林地163.76萬畝、草原12.71萬畝,耕地7889.8畝,濕地面5248.81畝,挽回礦産資源價值1.54億元。

全年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面積57.65萬畝,治理被污染河道170.27公里,治理恢復被污染土壤4176.19畝,關停污染企業670家,違法養殖場74家,督促清理生産類固體廢物和各類生活垃圾8.8萬噸。

同時,檢察機關在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同時,督促違法佔用和開墾草原、濫伐林木的單位或個人補植復綠,督促資源環境的破壞者及時交納生態環境修復費用。

全年立案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09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40件,法院已判決19件,包頭和呼倫貝爾檢察機關建立了“公益訴訟補償林基地”和“大興安嶺生態修復基地”,完成異地補植造林6860畝。

內蒙古自治區在霍林郭勒市召開三級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庭審觀摩及現場座談會

公益訴訟工作力爭上游

李琪林介紹,2018年,內蒙古全區13個盟市(分)院105個基層檢察院共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0919件,線索數位列全國第2位;立案8131件,立案數位列全國第3位;進入訴前程式7312件,訴前數位列全國第3位;起訴110件,起訴數位列全國第11位,其中法院已審結76件,全部支援了檢察機關訴訟請求。

李琪林表示,從起訴數據與立案數據比較來看,相對偏低的起訴比例恰恰説明瞭絕大部分訴前程式的檢察建議都得到了行政機關的重視,問題得到了解決或整改。

“提起訴訟是辦案,督促履職也是辦案。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不是跟誰過不去,而是為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督促行政機關更好履職,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政府、司法機關、企業、公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把生態環境保護轉化為維護每個人自身生存的內生動力,像保護眼睛、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最終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良好效果。”李琪林説。

內蒙古自治區基層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車

推進跨區域生態保護聯盟建設

李琪林介紹,針對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跨地域、跨流域、跨國境的實際,內蒙古檢察機關落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在生態領域開展了一系列跨區域合作,包括:與蒙古國磋商建立跨國境河流生態保護協作機制,推動蒙古國東方省與呼倫貝爾市檢察機關就上游水源地生態保護達成意向協議;立足首都“護城河”的區位特點,與河北檢察機關建立維護首都區域飲水和生態安全聯動機制;加強生態保護聯盟建設,與山西、河北、遼寧檢察機關建立“祖國北部綠水青山藍天護航聯合行動工作機制”;與東北三省檢察機關簽署了保護森林資源、遼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資源等4個協作文件等。 

2018年8月14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四省(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聯合行動第一次聯席會議在河北承德圍場縣召開 

內蒙古各盟市也紛紛與相鄰省份檢察機關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共同保護大興安嶺、遼河、嫩江、大運河、賀蘭山等重點區域生態安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還與北部戰區呼和浩特軍事檢察院召開了軍地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協作聯席會議,就國防和軍隊公益保護搭建了協作平臺。

2018年10月,東北三省一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檢察機關區域協作座談會在長春舉行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守護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李琪林表示,2019年,內蒙古檢察機關將強化使命擔當,主動增強用法治手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全面加強精準化辦案品質建設、規範化辦案制度建設、專業化辦案隊伍建設,以森林和草原保護為首要任務,服務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推動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整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以法治方式築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以新的更大作為向新中國70年華誕獻禮。

(供圖: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