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於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正遭遇雪災,當地不少珍稀野生動物因饑寒而死去,當地牧民自發救助受困野生動物,展現出生命關懷的溫度。
天災面前,平日活躍在山岩峭壁間的岩羊、白唇鹿等“高山王者”罕見地向牧民伸來求助之手,與家養牦牛共同分享各地運來的救災飼草。
2月12日,家住玉樹州雜多縣扎青鄉地青村一社的牧民布勇,在查看附近雪情時遇到一隻深陷雪中的雄性岩羊。厚厚的積雪中,岩羊只露出頭和脊背。
布勇和同行的兩兄弟徒手挖開積雪,脫困岩羊正欲跑走,卻因連日饑餓、體力不支而倒下。見狀,三兄弟將它背回了家中,用沾著雪水的雙手慢慢摩擦溫暖岩羊的關節。這是獸醫治療牲畜凍傷的土辦法,簡單卻有奇效。不一會,岩羊的四肢就能小幅度活動了。
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地青村村民在齊腰深的積雪中救助野生動物(攝影:田文傑)
在鋪滿乾草的溫暖畜棚中,岩羊漸漸恢復了活力。幾天下來,它常蹭蹭布勇的腿,以此來表達親近。
雜多重度雪災發生以來,僅地青村一社就有20多個牧戶像布勇一樣救助了困境中的岩羊、白唇鹿、馬麝等動物。
在牧民幫助下,一部分野生動物避開了嚴酷的自然災害。然而,它們的多數同類仍需面臨自然選擇。
地青村牧民達加説,就像牲畜一樣,很多年老體弱的野生動物在饑寒交迫中勢必會被淘汰,就算人工投喂也無力回天。據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00余只野生動物因此次雪災死亡。
2月27日,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地青村村民旺青才仁給救助的野生動物喂草(攝影:田文傑)
近日,長期在三江源地區進行野外實地調研的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趙翔,在雜多縣進行了一次樣線調查,共發現53隻死亡岩羊,其中1至2歲及10歲以上的岩羊佔比達62%。
在地青村一社附近,記者發現了一隻側躺在雪中的岩羊屍體。該村生態管護員江多在查看死因時發現,它的身體軟熱,一隻角有斷裂痕跡,看上去年齡較大,很可能是在上山取食乾草時,因體弱而剛剛墜亡的。
此情此景令人感傷。“但對於雪豹、金錢豹而言,雪災為它們帶來了豐富的食物。正如當地牧民的諺語所述‘大雪是食肉動物的親戚’。”江多説。
連日來,針對是否應該救助雪災中的野生動物,網友有兩種不同意見。有的人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不應該干預;與此同時,不少人也表示,支援牧民的自發救助行為,這是藏區生態保護的傳統核心內涵。
2月27日,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地青村村民達加在畜棚裏照看被救助的岩羊(攝影:田文傑)
受訪生態專家表示,野生動物生存至今,經歷過無數次雪災,活下來的是更加強健的個體,這是物種的必經歷程。但另一方面,當地牧民出於對生命的關懷救助它們,展現出災害中的樸素大愛,此舉同樣值得尊重。
“若要救助受災野生動物,需注意儘量減少與它們的接觸,儘量投喂本地原生乾草等。”趙翔説。
近期,玉樹州稱多縣委宣傳部發出一則倡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明救助受災野生動物應遵循的要點,牧民接受程度很高——“投喂動物要規範,喂得太多消化難。動物腸胃很特殊,儘量少喂人類料。慢慢習慣最重要,莫要好事辦壞了。看到屍體留野外,動物本應回自然。看好家狗莫亂竄,避難動物很可憐。”
記者近期採訪時發現,不少牧民遵循上述倡議,在救助受災野生動物時更趨於理性科學。
為進一步引導牧民,目前玉樹州各級政府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已在雪災區設立投喂點,在嚴格選用飼草的同時定量定時進行投喂工作。(原標題:牧民救助玉樹雪災受困野生動物:關照生命,科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