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南同仁縣:守護一河清水 扮靚一片谷地

發佈時間:2019-02-21 09:59:54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劉偉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同仁縣以改善環境品質、保護群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強化環境監管,竭盡全力讓河流清澈、讓清水東流。

         有人説,有山有水的城市是靈性的。一條美麗的河就是一幅流動的風景畫,就是一條秀美的彩色長廊,是一座城市的血脈。

         隆務河地處青海省東南部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千百年來,她以豐富的水資源哺育著沿岸勤勞樸實的人民,也滋養沉澱了底蘊豐厚的地域文化。近年來,同仁縣以改善環境品質、保護群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強化環境監管,竭盡全力讓河流清澈、讓清水東流。

        築牢生態屏障

        今年47歲的當周是扎毛鄉扎毛村村民,自小跟隨父親學習木雕手藝,目前在村裏經營一家藏式工藝品店。而在兩年前,為了改善全家生活,他還時常和鄉親們一起去附近的砂石料廠打零工掙錢。

        這兩年,扎毛村旅遊業發展風生水起,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當周重操舊業,做起了精巧的木製工藝品,頗受遊客喜歡。他説,如果不是家鄉美麗山水,也許自己早已丟了這份手藝。

        扎毛村位於隆務河上游25公里處。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前些年,隨著扎毛水庫的建設,沿河群眾紛紛加入到了採挖、運輸砂石的隊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讓當地生態環境承受著污染之痛,砂石料廠隨處可見,河道頻頻亮起“紅燈”。

        非法採砂不僅會影響河床深度,造成水位下降,而且破壞著當地生態環境。

        治水先治污。從2017年開始,同仁縣多部門聯合對隆務河沿線的砂石料廠展開集中治理,關閉停産12家砂石料廠,並對企業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拆除遺留設備,清理廢渣,恢復生態環境,並在限定時限內完成整改。

        此外,將扎毛鄉納入水源地保護區,對保護區亂搭亂建的住宿客房、觀景臺、簡易板房進行搬遷、覆土、垃圾清理、圍欄修復等工作,通過一年多的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重拳出擊、鐵腕治污的過程中,和當週一樣的扎毛村人並沒有因此而失業。依託鄉村旅遊發展,扎毛鄉順勢而為,引導各村群眾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建立現代鄉村旅遊行業管理體制,對轄區旅遊資源實行標準化運作,規範化管理,走上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據了解,兩年來,扎毛鄉先後建成了36棟鄉村別墅及環庫區觀景平臺、遊客接待中心、高原河道漂流運動項目等基礎設施,並通過實施土地流轉,種植了約33公頃的花海景觀,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

        扎毛村因治水而走上致富之路並已經在全縣形成示範效應。其後,一個個依託“美麗藏鄉”“傳統村落”等諸多響亮名字,空氣怡人,風景美麗的小山村緊隨其後,開始綻放出迷人的魅力。

        守護一河清水

        同仁縣水利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11條。去年以來,同仁縣結合轄區主要河流的分佈情況,全面推動縣區域內主要河流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工程,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河長體系,確保每一條河、每一個湖都有人管,都會管,管出成效。

        縣水利局局長王國棟説,縣委書記、縣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巡河、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各級河長上行下效,確保措施落實到位。

        “推進河長制,是保護水資源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全面推行河長制後,各鄉鎮與縣水利、環保部門聯手,在河道環境治理上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為河流環境治理提供了巨大動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縣共有縣級河長7人,鄉鎮級河長36人,村級河長46人,同時,選聘53名黨員群眾為各級河流河段的監督員,各級河長機構通過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的參與和監督,並定期向社會公佈河道治理情況。

        説起河長制,曲庫乎鄉鄉長傲賽多傑深有體會。去年初,他多了一個村級河長的身份,負責轄區內的河道管理工作,在每次的巡查中,他都要做好巡河記錄,全面掌握轄區河道存在的和新的變化問題。

        走進曲庫乎鄉政府所在地多哇村,一座漂亮的帆船廣場立於村口,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白色的“船帆”下,碧水流淌,青山倒映。

        傲賽多傑指著不遠處的一片樹林説,多年前,那片樹林就是多哇村的垃圾場,村民沒有環保意識,各家各戶都在此傾倒垃圾,久而久之,樹林變成垃圾山,一到汛期,河道裏垃圾漂浮物堆積,污染極其嚴重。

        河長制推行以來,鄉、村河長多次組織群眾開展保護母親河活動,在河道沿線清理垃圾袋、雜草,經過宣傳、整治,村容村貌很快有了改變,亂扔垃圾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實踐證明,只有全面推行河長制,才能解決好河湖管理保護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隨著一項項措施深入實施,境內水環境品質持續好轉,一條條河流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扮靚金色谷地

        全長140公里的隆務河發源於海拔4482米的澤庫縣夏德日山,上游段稱曲瑪日河,出麥秀山峽谷進入同仁縣境,後在尖扎縣昂拉匯入黃河,流域面積5000平方公里。

        由於巨大的落差,奔流不息的隆務河由南向北一路劈開山谷,造就了隆務峽谷,也孕育了馳名中外的“唐卡之鄉”。

        在這裡,高原風光雄奇秀麗,民族風情異彩紛呈風光旖旎,乘車穿行在峽谷間,巍峨雄壯的丹霞風貌讓人流連忘返。

        據隆務鎮黨委書記馬祥成介紹,由於受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限制,這幾年隆務河城鎮段僅修建堤防工程,河床仍為原始形態,遇到枯水期,河道內淤泥顯露,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影響到流域水體環境,為此,同仁縣于2017年啟動了隆務河城鎮段生態文化休閒景觀帶工程,規劃建設用地約55公頃,總投資2.6億元。

        該項目以隆務河為紐帶,提出既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又儘量保持同仁自然風貌,打造同仁縣特色生態走廊,帶動“熱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長足發展。

        其中,河道的保護恢復以及濱河景觀帶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邊的生態環境,提高本地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

        根據規劃,該治理段將劃分為三個重點治理區:古城潭水區、水幕核心區、濕地公園區。項目完成後將成為改變同仁縣投資環境的基礎工程,隨之而來的招商引資規模的擴大,將直接增加旅遊服務業的産值,加快同仁經濟的發展。目前該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30%。

        馬祥成説,在去年開展的“垃圾不落地,同仁更美麗”為主題的文明環保行動中,全鎮幹部群眾近3000人走進河道對沿線的煙蒂、果皮、紙屑等進行清理,以實際行動來喚起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對美好家園的共同愛護。

        這幾年,生活在隆務老街的馬玉蘭見證了古城河道由濁變清的過程。她説,幾年前這裡還是街道狹窄、污水橫流,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參與到隆務河的保護中來,當遊客們在河畔廣場上拍照留影時,一種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一灣清水于平靜淡然中靜靜流淌,雖歷經蜿蜒曲折但仍會奔流向東,從未停下行進的腳步,這也許是對母親河最美的詮釋。如今,穿城而過的隆務河如一幅秀美的生態文明長卷,在金色谷地徐徐展開,為這座城市賦予了更多的靈動氣質。

        (原標題:守護一河清水 扮靚一片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