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鄉紀行(上)丨紅燈籠和白雪映襯下,雪鄉是那樣安詳

發佈時間:2019-02-16 13:30:0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許衛國 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夜幕降臨,在紅燈籠的映照下,整個雪鄉泛著熱烈的中國紅,以史詩般的雄渾豪放,行雲流水般的詩情畫意,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盡情描繪,把人們祈福迎新的美好願望,表現得多姿多彩。

        説到雪鄉,我算是有發言權了。算上今年,我們夫妻二人已經兩個春節去雪鄉旅遊攝影,每次的感受是不同的。

        2018年春節剛過,我第一次駕車去雪鄉,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海拉爾到黑龍江雙峰林場中國雪鄉景區全程一千多公里。這段路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G10高速,非常好走。大年初二清晨從海拉爾出發,當晚到達距離雙峰林場雪鄉景區40公里的二浪河。

二浪河風景區

        選擇在這裡住下,是我提前做的旅遊攻略。因為這裡距離雪鄉景區近,還避免進景區因食宿昂貴多消費。果然從網上看到,雪鄉景區內標間價格高昂且一房難求。而我們住在二浪河個人旅店,小火炕、獨立衛生間,一晚150元,暗自慶倖這明智的抉擇。第二天早餐後,向雪鄉景區進發,用手機導航中國雪鄉,不知信號差還是什麼原因,把我們原路導回了距離二浪河56公里的亞布力。到亞布力我才恍然大悟,覺得有些懊惱。駕車調頭再次返回,經二浪河景區向雪鄉進發。那十八彎冰雪崎嶇的山路,左面是高山,右面是懸崖絕壁,沿途有許多好景致,卻不敢停車拍攝,因為山路太窄又有急彎,為了安全,這裡明令禁止隨意停車,只好忍痛割愛,繼續趕路。

樹枝的影子映在雪地上,幻化出奇妙的光影

        從二浪河繼續行駛30公里左右,就是大禿頂子風山景區。大禿頂子山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東南,距五常市170公里,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接壤,主峰海拔1690米,是黑龍江境內最高峰,比泰山高145米,是牤牛河的發源地。去雪鄉景區的道路正好隔著牤牛河與大山遙遙相望。我們停車駐足,眺望近在眼前的雪峰。

冬日山林,靜謐安詳

        這座大禿頂子山名副其實,形狀如“饅頭”,山頂是一片平地,幾乎沒有樹,都是低矮的花草,這裡是高山植物的寶庫和野生動物的搖籃。一年四季雲霧繚繞,冬天則時常大雪瀰漫。我從沒見過景象如此濃郁的雪。海拔越高,風越大,雪越密。風卷著雪花片子劈頭蓋臉砸在臉上,生疼。遠處的天和地,混為一體,儘是白茫茫的境界。攀登大禿頂子山要有堅強的毅力和體魄,徒步登頂要8小時左右。

冰雪棧道讓遊人流連忘返

        那次我們在大禿頂子山逗留了幾個小時,看雪谷,登光明頂,遊冰雪棧道。白皚皚的雪讓我們留連忘返。此時人已經忘記了寒冷,只是不停按動快門,盡情拍攝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可以説,大禿頂子山是旅遊觀光、探險的好去處。

大自然將這裡雪質好、粘度高的積雪塑造成各種造型

        大禿頂子山的陽坡西南山腳下,就是雪鄉。到達時已經是傍晚時分,我們購票後,坐大巴車行駛約五公里就進入雪鄉景區,這裡全天都是人聲鼎沸。受日本海暖濕氣流和貝加爾湖冷空氣影響,雪鄉的冬季降雪期長達7個月,積雪厚度可達2米左右。雪質好、粘度高,積雪從房檐懸挂到地面形成了獨特的“雪簾”、樹挂。擁著層層疊疊的積雪,百餘戶的居民區猶如一座相連的“雪屋”,房舍隨物具形的積雪在風力的作用下可達1米厚,其狀似奔馬、玉兔、神龜、蘑菇、海豚、雪糕、麵包……千姿百態,仿佛海中龍宮,九天玉闕。這裡無時無刻不散發著雪的神韻,得名中國雪鄉恰如其份。

雪鄉素以“雪簾”著稱

        舉目四顧,我覺得雪鄉的夜景尤為美麗。淳樸的雪鄉人都在自家挂起了大紅燈籠。有的像一輪初升的紅日碩大渾圓,有的像一串串冰糖葫蘆充滿喜氣,皚皚白雪在大紅燈籠的照耀下,宛如天上的朵朵白雲飄落人間,幻化無窮。這裡不愧是攝影人的天堂。在紅燈籠和白雪映襯下,縷縷炊煙中,雪鄉是那樣安詳,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春節的喜慶,也映襯著五穀豐登的喜悅。我趕忙按動快門,攝錄這人間美景。

雪鄉夜景,宛如夢幻的童話世界

        夜幕降臨,在紅燈籠的映照下,整個雪鄉泛著熱烈的中國紅,向人們傳遞著一份份新年的祝福。這幸福的中國紅,以史詩般的雄渾豪放,行雲流水般的詩情畫意,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盡情描繪,把人們祈福迎新的美好願望,表現得多姿多彩。

        更多精美圖片帶你走進雪鄉:

冬日積雪下安詳的農家院

林海雪原,光影交錯

遊人在冰雪棧道上行走

雪鄉積雪粘度高,可以探出平面很遠

大紅燈籠映襯著積雪,格外鮮艷

雪鄉的街道上總是熙熙攘攘,人流涌動

一串串大紅燈籠烘托出喜慶的年味兒

夕陽映在雪鄉屋頂上,顯得格外溫柔

層層疊疊的積雪是雪鄉的特色

登高而望,遠處的山、近處的村別有一番意趣

華燈初上,欣賞夜雪的遊客穿梭往來

燈光將積雪映得晶瑩剔透

雪鄉的夜景宛如琉璃世界,晶瑩夢幻

燈光映照下的積雪

人們在嚴寒中嘗試“潑水成冰”

        (圖/文:中國網草原頻道特約攝影師 許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