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左中旗白音塔拉農場:土地少了 效益高了(視頻)
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産資料,也是農民的“命根子”,但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的白音塔拉農場卻從百姓手中收回了大量的土地。原來,這是農場落實旗裏“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合理實施糧食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區“兩區”劃定工作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土地確權,在生態建設的同時實現農牧民增産增收。
白音塔拉農場一分場村民徵求意見
土地的調整源於耕地與林地的矛盾。成立於1954年3月白音塔拉農場的經過幾十年發展,歷史遺留問題和生態建設任務使農場的耕地與林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二輪土地延包政策的落實,農場家家戶戶都分了口糧田。但傳統的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種植習慣使農戶們大量開墾耕地,新增耕地佔到全場耕地的五分之一。大量開墾使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農戶們也陷入了越種越窮、越窮越種的惡性迴圈之中。
白音塔拉農場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牧結合的經濟類型區。但近年來老百姓經常説的卻是“這些年一直都在種沙土地”。“沙土地裏種苞米,年年都是開春種地,借錢去買玉米種子和化肥,到秋了,把種子和化肥錢還給人家以後,就不掙錢了。”白音塔拉農場的王玉山表示。
白音塔拉農場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而這個問題並不只是白音塔拉農場一家存在。如何讓土地增綠、百姓增收,成了科左中旗旗委旗政府需要破解的一道難題。
科左中旗是一個農業大旗,全旗耕地面積600萬畝,糧食産量穩定在55億斤以上,但增産空間狹小,種植業走到了一個發展瓶頸期。當地政府為了改變現狀,實施了“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通過合法程式劃定糧食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區,將經過平坦、井電設施齊全的土地分給老百姓耕種,不適合耕種的土地則退耕還林,既保護糧食生産,又保護生態環境。白音塔拉農場“收回”土地,正是針對新增耕地問題進行的集中整治。
白音塔拉農場農田
實現“兩區劃定”,關鍵就是把村民們農墾的多餘耕地收回來。此次白音塔拉農場涉及到“兩區劃定”的共有五個分場,總戶數達898戶、3800人,佔全場總人口的60%以上,涉及耕地面積達到2萬畝。俗話説,耕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這次調整改變的不僅僅是農民耕種的土地面積,更是當地百姓由來已久的耕種習慣。
“土地少了,能澆水了,澆上水産量高”“養牛,現在養殖戶在陸續增加”“這下土地連片了,便於管理”……農民們紛紛規劃起了日後的日子。通過這次重新分配土地,各分場的村民分配到了優質高效的地塊,既方便了未來的精耕細作,同時也讓農場的畜牧業生産“火爆”起來。
一望無際的良田
另一方面,農場將在退耕地塊上種植沙棘,沙棘在盛果期的收入能夠達到種玉米的六倍以上。未來將通過生態經濟林建設,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共贏。
同時,白音塔拉農場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荷花湖、千年古榆、楓樹坡、敖包等旅遊景點,周邊交通便利,發展旅遊産業得天獨厚。通過“兩區劃定”,生態環境將進一步得到改善,農業旅遊、生態旅遊將迅速發展。
白音塔拉農場五分場荷花盛開
在農村牧區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是永恒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優化區域佈局和要素組合,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産品品質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將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白音塔拉農場二分場村容
白音塔拉農場素有養牛傳統
日益發達的灌溉設備
(來源:通遼廣播電視臺劉日,資料提供:中共科左中旗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