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時節的內蒙古阿拉善,路上時常遇到倒斃在戈壁灘和沙漠中的駝羊屍骨,而覓食的駝羊也是瘦骨嶙峋。在這片連牲畜都難以生存的大漠戈壁,卻常年能看到已經退休的5位老兵帶著一支隊伍,身背樹苗,手拿鐵锨,埋頭種樹的情景。他們已經連續18載治沙,在茫茫沙漠中打造出16萬畝的“綠色阻沙屏障”。
“帶頭植樹治沙的,是阿拉善軍分區原司令員李旦生。李司令員治沙植綠有股子拼勁兒,是豁出命也要幹成事的人。”志願者王新宇説,雖然李旦生退休了,可大家還是習慣稱他為李司令員。18年前,李旦生退休前去掛鉤扶貧對象李有財家辭行,得知他家27隻羊和6峰駱駝被持續了3天的沙塵暴刮死了,還有5峰駱駝和40多只羊被沙塵暴刮丟了。當時,李旦生就決定留下來,繼續參加阿拉善軍民的“植樹治沙大會戰”。於是,脫下心愛軍裝的李旦生,背上行囊,帶上乾糧,來到沙漠深處,投入到治理沙漠的生態阻擊戰中。梭梭、花棒、沙棘、紅柳……凡適宜在沙漠中生存的灌木,他都帶領大家栽種。
“在沙漠裏植樹,也會遇到危險。”阿拉善軍分區政委張學增説,沙漠地區行車環境惡劣,飛沙揚塵影響視線,又容易高溫爆胎,李旦生就發生過幾次交通事故,險些要了他的命。即使這樣,李旦生依然初心不改,他常説:“哪怕是丟了性命,也要啃下阿拉善沙漠植樹治沙這塊‘硬骨頭’。”冬去春來,李旦生一幹就是18年,他像一株駱駝草,在沙漠裏生根、發芽,頑強地生長著。
沙海中植樹極其不易。常常是第一天挖好的樹溝,一夜之間就被風沙填平了。前一天剛種下的樹,第二天有的根部已經裸露,有的已被風連根拔起。有時一場大風,就能將一個月的辛苦化為烏有,需要反覆多次才能種活一片樹林。“所以,不搶時間不行啊。”老兵張新華説。
“接棒”李旦生擔任阿拉善軍分區司令員,張新華如今退休後也加入到治沙植綠的行列。他不僅自己衝到治沙一線,還把愛人從呼和浩特市拉過來,用自己的工資買樹苗、雇義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張新華和李旦生聯手籌劃,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募集來一大筆生態建設資金,相繼在阿拉善建起3個大型樹苗種植基地。
2012年,內蒙古軍區原司令員黃高成和老伴,也加入了治沙隊伍。他發明瞭高壓噴水打孔一體植樹法,過去栽種一棵樹需要15升水,現在只需8升水。每年春、秋兩季植樹時,黃高成親任教員,為邊防軍民傳授“容器植樹”和“高壓水衝植樹”等方法。
2016年到2017年,阿拉善軍分區司令員李德海、政委王永華退休後,同樣選擇加入治沙造林的行列。他們開動腦筋,採用草方格固沙、築多層籬笆防風防沙的辦法,創造了沙漠幼苗成活率突破60%的紀錄;他們還與牧民成立合作社,發動牧民參與沙漠産業經濟建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阿拉善社會各方已自發成立了上百支“植樹治沙”綠色志願服務隊,有百餘家金融企業、上市公司近萬名員工,來到大漠接受沙漠植綠的洗禮,26萬軍民投入到植樹會戰中。
“只有萬眾一心,治沙播綠才能早日成功。”在5位老兵家中,都有一張沙漠植綠地圖,家人都知道沙漠的地理位置,他們約定,每家每年必須增加一定數量的治沙親友團,和老兵們一起與風沙抗爭。
18年來,綠色在延伸,而與綠色逐年增長的是5位老兵的白髮和年齡。如今,他們又鄭重許下3個承諾:建黨100年時,建成生態公益林20萬畝;建軍100年時,建成生態公益林30萬畝;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生態公益林40萬畝。“今後,我們會按照立下的3個承諾,繼續凝聚軍警民企等社會各界力量,共同譜寫讓大漠披綠、讓北疆更美的嶄新篇章。”李旦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