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年:這座小農場,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化得了鄉愁

發佈時間:2019-02-13 12:35:42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王金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家鄉的這座小農場,有很多的“變”與“不變”。為它的“變”而欣喜,為它的“不變”而感懷。

中國網2月13日訊(記者 王金梅) 記憶裏春節的樣子是什麼?是漫長而艱辛的路途換來相聚的歡欣,是終年的貧瘠等來一餐盛宴,是捨不得的新衣盼到年初一再穿,是在陋室前仰望煙花和星光璀璨……每個離家的遊子都有眷戀的故土和回不去的童年,而這種情愫,在新年裏愈發強烈而濃稠。

當地農牧民發展多种經營創造“美好生活”,這片魚塘成為冬日裏的風景

2019己亥春節,中國網記者載著這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愁,踏上回家的路——那個坐落在內蒙古東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白音塔拉農場。從名字看,這就是一個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小鄉村,蒙古族、漢族等多民族同胞聚居於此、繁衍生息。

叔叔家庭院裏堆滿的豐收氣象,他們是新時代農牧民,富足在精神上,也富裕在雙手間

而我,作為一個農牧民的後代,在這座小村裏成長。三十多年時光裏,見證它的繁華起落、“變”與“不變”。無論離家多遠,仿佛它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吸引你回去、駐足、思考、停留,那些漂泊在外的所有壓力、思念、徬徨和悵惘,總能在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裏妥善安放、悄然消解。

白音塔拉農場六分場,當地農牧民一輩輩雙手植綠,如今已蔚然成林

去接受了啟蒙教育的小學校園裏走一圈,舊時記憶裏簡陋的校舍變得敞亮寬大了,有了裝有熱水器的宿舍、配有馬頭琴的音樂教室、專業的美術室,甚至還有了曾經沒上過的、如今已擁有市級先進師資的幼兒園,看到這裡的孩子享受著最好的童年、擁有可期的未來。他們是當年的“我”,又會成為無數個更好的“我”……

叔叔家響應當地肉牛産業發展號召,蓋起了新牛棚

去魂牽夢縈的兒時“遊樂場”(冰湖)玩一圈,玩到夕陽西下、月朗星稀,玩到忘記了凡塵瑣事,忘記了年齡和時間,就那樣,純純粹粹、心無雜念,像童年冬日裏一個普通的貪玩傍晚一樣,做回那個不諳世事、初心如雪的少年。看著下一代,在一片魚塘冰湖上歡笑嬉戲的樣子,感嘆:新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有了光鮮保暖的衣服鞋帽,而那份簡單的快樂仍在、熱土仍在,這是多美好的畫面!

一片魚塘,冬日裏成為了孩子們的冰上“遊樂場”

去老屋的庭院裏摘一把幹菜,和準備好的年肉在柴火鍋裏燉上,那浸潤著泥土香氣的自然味道,滿屋縈繞、庭院飄香,有時仿佛在千里之外的北京都聞到了。過年時光裏的“想家”,很多時候與這種味道息息相關。如今,窗明几淨的新房子林立,甚至暖氣樓也蓋起來了,燃氣灶、微波爐等各種現代化廚具走進農家萬戶,他們用現代化的工具烹飪著最天然的食材,在暖陽撲面的房子裏享用,是都市生活的我們多麼期望而不可得的味覺憧憬。

農場的農牧民孩子們不再跋涉求學,家門口的中心校裏也能接受到專業系統的藝術教育,圖為孩子們在進行民族才藝表演

去爺爺奶奶植下的那片樹林看看,古老的“千年古榆”屹然居中矗立,不同的是,它的四週被架起了護桿,也立起説明石碑,告訴人們它的價值、倡導文明保護。一座嶄新的敖包承載祖輩的夙願,人們在敖包上灑下清酒,有家庭興旺的祈盼,也有草原大地風調雨順的祝福。而沙地裏種出果樹的大爺和庭院裏牛羊成群的叔叔,也會用日漸通順的漢語告訴孩子們——勤勞才能致富!他們是新時代的農牧民,富足在精神上,也富裕在雙手間。

多年前,大爺用3年時間平地挖坑打井,在貧瘠的沙地裏植出一片果樹林,被評為當地“勞動模範”

每年的春節,我總要回到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農場,從綠皮火車的硬座到高鐵飛機的便捷,從跋涉求學的“北漂兒”到安家首都的記者,從一心走出去看世界的“野丫頭”到化不開鄉愁的“想家人”……這座小農場,始終承載著我的牽掛、牽係著我的靈魂、安放著我的情懷和夢想。它小得名不見經傳,卻又大得盛下了我的全世界。

家鄉的這座小農場,有很多的“變”與“不變”。為它的“變”而欣喜,為它的“不變”而感懷:交通方式在變,從牛馬為駕變成汽車飛機,但是無論多遠,過年一定要聚的約定不變;飯桌上的酒菜在變,從地裏産的粗茶淡飯到全國各地“遞”來的珍饈佳肴,共敘的親情話題、傳承的文化信仰不變;祝福的方式在變,從5元到百元“大”鈔再到時尚快捷的電子紅包,敬老愛幼、文明守禮的傳統不變。

這座小農場,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化得了鄉愁

新時代給這座小農場帶來了諸多的“變”,而幾千年文化傳承也讓它留住了諸多“不變”。在這“變”與“不變”的“年味兒”中,我們見證也創造著一個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的鄉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無數個新農村也在繪就著一個嶄新的中國未來。

周國平説:“倦鳥思巢,落葉歸根,我們回到故鄉故土,猶如回到從前靠岸的地方,從這裡啟程駛向永恒。”

家,既是我們出發的原點,又是我們遠航的歸處。

這座叫“家”的小農場,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化得了我的鄉愁。

一座新壘起的敖包,承載著當地農牧民的心靈寄託和新年期望

【相關閱讀】

科爾沁左翼中旗(簡稱科左中旗,也稱達爾罕旗),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全旗總面積9811平方公里,轄22個蘇木鄉鎮場、街道,555個嘎查村(分場、自然村),是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經濟類型區。全旗總人口53.7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9.5萬人,佔總人口的73.5%,是全國縣級區域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縣。2011年,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內蒙古自治區革命老區。科左中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蒙古民族和科爾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裡是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的故里,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鄉。科左中旗民族文化頗具特色,以版畫、民歌、馬頭琴為代表的璀璨民族藝術在這裡傳承發展,培育了潮爾大師色拉西、四胡大師孫良、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等多位民族藝術家,千人四胡演奏曾創吉尼斯世界紀錄。2011年,哈民史前聚落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千年古榆”如今被架起護欄倡導人們文明保護

白音塔拉農場,蒙古語意為“富饒的甸子”,屬於科左中旗下轄22個蘇木鄉鎮場之一,位於科左中旗東南部。全場總面積17.6萬畝,8個行政分場,以種植玉米和水稻為主,總人口0.6816萬人,其中蒙古族佔76.8﹪。農場內有多條季節性河流及荷花湖等水域,303國道和大廣高速橫貫全場東西,現有荷花湖、楓樹坡、古榆園、紅山遺址等自然景觀。農場有效落實“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合理實施“兩區”劃定工作,通過土地確權,保證群眾利益,讓農牧民增産增收。2015年10月復建一新的白音塔拉農場中心校,擁有2400平方米的教學辦公綜合樓,學校設有音樂教室、電腦教室、科學實驗室等各類專業教學教室,配備有各類現代化教學設備,重視學生的傳統文化熏陶和文明禮儀教育。2019年1月,白音塔拉農場中心幼兒園被評為市級示範幼兒園。

通過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農村快遞網路,孩子們在農場的樓房裏吃著自己手做的棉花糖,盡情享受著新年的快樂

兒時記憶裏的那片蘆葦蕩,如今在冬日的水塘邊仍然可見,它隨風飄搖的樣子把我們帶回童年

家,既是我們出發的原點,又是我們遠航的歸處

小村黃昏,月朗星稀、安靜怡人

靜謐的小村黃昏

白音塔拉農場荷花湖夏日景色

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科左中旗哈民史前聚落遺址

荷花湖上打漁作業的當地群眾

科左中旗花生種植基地

科左中旗是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的故里,圖為孝莊園旅遊區

科左中旗烏斯吐自然保護區秋景

夏日裏的科左中旗珠日河草原旅遊景區

(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部分圖文資料提供:科左中旗人民政府、白音塔拉農場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