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座蒙古包內,爐火正旺,熱鬧非凡。85歲的壽星其木格老人端坐在蒙古包正中央,孩子們按輩分手捧哈達和奶食品行跪拜禮。壽星接受祝福後,從身邊袋子裏拿出糖果分給孩子們,與大家一起分享壽福。
“過本命年又有了傳統味兒,不再是‘人情債’了。”老人的女婿、內蒙古鑲黃旗扎畢拉胡嘎查牧民伊力特説。
過本命年是蒙古族人極為重要的人生禮儀之一。按照傳統,蒙古族通過祝壽儀式來表達對60歲以上老人的尊敬,人們祝壽的禮物也非常簡單,碗、茶、自製奶食品等等。
但從10多年前開始,草原上盛行奢華祝壽風,牧民們紛紛跟風發請柬、進城擺壽宴、禮品只送錢,還有不少人從37歲就開始過壽,人情消費成為牧民沉重的負擔。
眼看過本命年這一傳統習俗逐漸變味兒,錫林郭勒盟在牧區提出讓民俗回歸傳統的倡議,讓牧民們自覺抵制大操大辦、積極倡導節儉過壽。
“從去年開始,嘎查和蘇木的大會小會不斷提醒我們不要鋪張浪費、大操大辦,提倡送禮只送自製的傳統奶食品、書籍,抵制送禮金。今年過年前,微信上還廣泛流傳類似內容的倡議書。”伊力特説。
為了給母親過一個“清新”的本命年,今年其木格老人的孩子們改變以往進城設宴、邀請全村人的做法,只在家族親戚中舉行了一個小型祝壽儀式,用蒙古族最傳統的形式慶祝本命年。
其木格老人説,在她年輕的時候,草原上的祝壽就是這樣簡單又不失儀式感。她希望,草原祝壽習俗逐漸回歸傳統,不再成為人們“斂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