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廣大農村家家張燈結綵,處處喜慶祥和。記者走進農家,聽他們津津樂道的是,集體過年演了什麼節目,誰家評優上了光榮榜,哪家又辦了不需“隨禮”的喜宴……
近年來,奈曼旗創新實施“精神扶貧五個一”工作機制,通過“一約、一講、一評、一榜、一特色”,不斷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激發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農村風貌大為改觀。
新約破舊俗 喜宴從此不隨禮
奈曼旗將“一約”作為改善鄉村面貌的重要方式,各嘎查村結合本地實際制訂村規民約,每條村規民約都有規定事項、違規處罰和執行主體,針對性強、措施明確、落地可行。
固日班花蘇木巴彥塔拉嘎查將“禁止隨禮”寫入本村村規民約。蘇木黨委副書記包海倫説:“以前村民家中紅白喜事都要通知全村人參加宴席,每家得隨一兩百元,一年下來每家隨禮開支一萬多元。”隨禮從情感的表達變成了生活的壓力,有的村民打起了歪主意,修整庭院、工作調轉都要辦宴席,甚至進城租房也要擺幾桌。“一些生活困難的家庭,每年的收入甚至不夠隨禮用。”包海倫説。
風氣不變,貧困不散。巴彥塔拉嘎查支部書記達斯下決心治理變了味的“隨禮風”。為了讓村民信服,他拿自家人“開刀”。二哥家的女兒結婚,他要求二哥不能在村裏大辦婚宴,只允許邀請親屬;2016年達斯老父親去世,他婉拒了鄰居們的看望和“心意錢”。曾經有一戶村民不聽勸告,執意要大辦宴席,達斯就把車橫在他家門口阻攔……
通過近4年的整治,村裏大操大辦、人情往來亂象得到整治。“現在不用隨禮,每年省下的錢夠買一頭牛。”村民康雲説。
如今,奈曼旗農村普遍制訂村規民約,各村有各村的特點,家庭記賬、孝老愛親等等,有些好做法從嘎查村推廣到鄉鎮蘇木,鄰里關係更加融洽。
集體過大年 特色活動文化濃
一進臘月,奈曼旗各嘎查村便熱鬧起來。一台臺年味十足的聯歡會,一個個自編自演的節目,再加上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紅火熱鬧的氛圍讓村民的臉上挂滿笑容。
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奈曼旗十分注重發展鄉村文化。為提升村民參與熱情,旗裏鼓勵支援農村舉辦特色文化活動,西地村的農民小劇團、巴彥敖包嘎查的農民春晚等,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活動。特別是村民集體過大年,經過總結推廣,現已成為全旗鄉村的集體活動,有效增強了村民的集體觀念。
今年是黃花塔拉蘇木巴彥敖包嘎查第二次舉辦集體過大年活動,參加活動的副蘇木達徐珍珠表示,過去村民的文娛生活只有聚會、喝酒、打牌,鄰里因為打牌産生的矛盾時有發生。“在推廣集體過大年後,打牌的人少了,唱歌練舞的人多了。”徐珍珠説,“為了演好節目,一些村民一個月前就開始排練,十里八村的百姓也都到這裡報名錶演。”
楊秀榮是大沁他拉鎮章古臺村村民,也是村裏祥雲廣場舞隊的隊長。過去的楊秀榮是麻將桌上的一把好手,麻將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在村裏帶動下,楊秀榮和鄰居開始學習廣場舞,還組建了隊伍。“每天都跳兩個小時,強身又健體。”楊秀榮説。
用文化改變生活,用藝術改變風貌,特色文化活動正成為奈曼旗建設美麗鄉村的新途徑。
村村評優秀 爭做典型改陋習
奈曼旗在精神扶貧過程中,充分調動村民的榮譽感,在家庭層面開展“清潔之家”“美麗庭院”“最美家庭”“道德模範”“好兒媳”“致富能手”等評優活動,在村級層面開展“美麗村莊”“文化村莊”“文明嘎查村”等評優活動。通過一次次評優,陋習消失了,院落整潔了,村莊乾淨了,村風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大沁他拉鎮章古臺村婦聯主任梁紅霞説,各類評優分為村、鎮、旗三級,併發放相應榮譽牌,家庭和村莊榮譽牌實施動態管理,達標掛牌,不達標摘牌。“這樣的評優活動可以讓村民自覺樹立知榮辱、講正氣的新風尚。”
章古臺村原來有一個習俗,孩子結婚後就會搬離父母家居住,村裏人把這種習俗叫作“分家”。多數家庭分家後都會各過各的,年邁的父母得到的照顧反而少了。“自從常旺紅嫁來以後,村裏分家的事兒就少了很多。”梁紅霞説。
常旺紅是一位河南姑娘,2012年和丈夫結婚來到章古臺村。婚後常旺紅並沒有選擇“分家”,而是和丈夫一起照顧公婆和爺爺。如今常旺紅不僅在婆家學會了簡單的蒙語,還有了兩個可愛的寶寶,一家人其樂融融,常旺紅也因此獲評村級“好兒媳”,成為村裏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孝老愛親、美化庭院,我們村子舊貌換新顏。”梁紅霞説,村民的陋習少了,村裏的優秀典型多了,家家戶戶都為美麗鄉村爭做貢獻。
(原標題:新約新評新特色 文明新風進農家——內蒙古奈曼旗用“五個一”推動鄉村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