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草豐美千湖歸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日三江源“綠意”正濃

發佈時間:2019-01-23 19:18:09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宋明慧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一份耕耘總會帶著幾分收穫的喜悅,物草豐美、千湖歸來、野生動物頻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年,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在三江源地區播綠護綠。

馬貴是如今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生態保護站站長,更是幾十年如一日致力於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植綠者。

他工作生活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是三江源腹地,一説起如今這裡的生態環境變化,幾分欣喜總能掠過他的臉龐。他説:“據監測數據顯示,如今這裡的大小湖泊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多個,且現在生態環境變好,斑頭雁棲息的種群數量也有了明顯增加,還在此區域內監測到了比較罕見的黑狼,這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青海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全力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通過抓項目推進、強科技支撐、促民生改善等方式,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能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牧民群眾端上了生態“飯碗”。

QQ截圖20190123093336.jpg

(供圖:青海省生態辦) 


以行動抓項目推進

三江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啟動區,關係到國家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2018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正式公佈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規劃實施中期評估結果: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生態保護體制機制日益完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水準穩步提高,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

一份耕耘總會帶著幾分收穫的喜悅,物草豐美、千湖歸來、野生動物頻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年,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在三江源地區播綠護綠。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辦公室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共完成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項目投資9.2億元,包括黑土灘治理、草原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荒漠化治理、人工造林、濕地保護、林木種苗建設、人工增雨以及科技示範與推廣等項目,超額完成9億元項目投資和相應建設的年度目標任務。

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綠色工程、惠民工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加強組織領導、統一部署。

為統籌推進年度工作,青海省提前著手研究提出2018年項目建設計劃,並於去年1月下達,成為投資計劃下達最早的一年。同時,青海省及早召開2018年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推進會,統一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並分季度召開專題會議,對各階段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確保各項任務按時間節點推進。

去年,青海省按照持續成效鞏固的原則,在海南、黃南、玉樹、果洛等藏族自治州安排實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項目,共完成草原鼠害防治561533公頃,草原鼠害一期掃殘268萬公頃,防治草原蟲害384533公頃,防治草原毒草79333公頃,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成效全部達到驗收標準。

並在玉樹、稱多、囊謙、達日、甘德、貴南、澤庫等15個縣(市)實施黑土灘治理項目,目前已完成黑土灘治理154333公頃,佔計劃的100%。據監測資料,項目區人工種植牧草長勢普遍較好,當年出苗平均每平方米200株以上,株高最高達到50釐米左右,全部達到黑土灘治理項目的設計標準。

去年,青海省針對三江源區25度以下平緩地帶黑土型退化草地已基本治理的現狀,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開展了25度以上退化草地綜合治理試驗區示範試點項目,依託已有的黑土灘治理成果,採取牧草品種優化、垂直開溝撒播、地面覆膜、返青期休牧等措施,開展黑土坡治理並建立示範區,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三期黑土坡治理提供示範樣板和技術模式。

目前,三江源地區水域佔比由4.89%增加到5.70%,封禁治理濕地9.16萬公頃,濕地監測站點植被蓋度增長了4.67%,樣地生物量呈增長趨勢。年平均出境水量比2005至2012年均出境水量年均增加59.67億立方米,地表水環境品質為優,監測斷面水質在Ⅱ類以上,27個城鎮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均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主要城鎮環境空氣品質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一級標準;土壤環境品質達到《土壤環境品質標準》一、二級標準。

同時,濕地面積顯著增加,植被蓋度逐步提高,濕地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保護,濕地功能逐步增強。藏羚、普氏原羚、黑頸鶴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downLoad-20190123093210.jpg

(攝影:李軍)

以科技提保護品質

去年,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在西寧揭牌成立,隨後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第一屆專家諮詢委員會組建,研究院工作已步入實質性運作;

……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充分發揮科技在生態環保領域的應用,截至目前,2015年立項的《沙生草種大穎草繁育與適應性研究》,沙生草種大穎草草種已通過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評審,並於2018年在內蒙古、四川、甘肅、青海四地開展豐産性和適應性試驗研究,目前已完成現場驗收。

2017年立項的《退化草地恢復與保護技術示範》,已建立退化坡地修復示範區3個,面積為601公頃;在輕度、中度和重度退化坡地上建立實驗樣地3塊,小區833個。

2018年立項的《沙化土地綜合防治技術整合與示範》等5個項目,均已著手開展示範區建設、各類基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等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用無人機調查示範區沙化土地類型、解譯植被蓋度情況,完成示範區種植面積超過33.3公頃,初步構建了三江源區高精度柵格數據庫和蒸散發模擬估算框架和生態水文模型。

過去一年,青海省多渠道爭取對三江源區科研支援,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級重大科技專項等支援三江源生態與保護科研和推廣工作,資助經費達5400萬元。

正在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三江源區退化高寒生態系統恢復技術及示範”,在“退化高寒生態系統近自然恢復技術體系”和“基於運青期休牧的高寒草地生態畜牧業管理技術”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形成了有害生物防控+免耕補播+菌肥+生物炭+生物結皮和有害生物防控+免耕補播+人工坎攔水+人工增雨+凍土保育的輕度退化高寒生態系統近自然恢復技術以及垂穗披鹼草+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等重度退化高寒生態系統人工促進恢復技術,提出混播草地建植和群落穩定性調控技術退化高寒生態系統恢復技術的多樣性-穩定性-恢復力評價體系5項整合技術。

同時,針對三江源國家公園3種典型植被類型,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及數據平臺建設和開發應用”,分別在瑪多、曲麻萊建成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澤化草甸3個野外長期試驗樣地,為系統生態監測和試驗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初步建立區域適宜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體系,並在體系下研製、改造用於典型試驗區域大型牲畜/野生動物數量、草地初級生産力等關鍵監測指標數據獲取的監測産品,在海拔高達4600米的可可西裏完成係留球試飛試驗,開展區域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精準測量,首次應用紅外傳感設備針對藏羚羊夜間行為進行監測,獲取藏羚羊夜間活動視頻。

2018年,青海省還啟動實施了“三江源區高海拔城鎮造林綠化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重大科技專項,重點開展了三江源高海拔地區城鎮綠化樹種引種馴化、苗木篩選、種苗繁育、栽植和養護關鍵技術整合與示範,構建了技術研發-推廣應用-規模示範“三位一體”的城鎮造林綠化技術體系。

QQ截圖20190123093245.jpg

(供圖:青海省生態辦) 

以生態促民生改善

瑪多縣瑪查裏鎮馬拉驛村的扎西多傑曾經是草原上的一位牧人,從2016年起有了另一個身份——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他告訴記者,從來沒想過如今不僅能每個月領到固定工資為家裏增加收入,還力所能及地保護著家門口的青山綠水。

自三江源二期工程實施以來,通過生態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能源建設、技能培訓以及退牧還草等生態保護工程實施,三江源地區生態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發展優勢,生態紅利溢出效應日益明顯,農牧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

過去一年,青海省高度重視農牧民生産技能培訓,大力支援傳統民族手工藝品等優勢項目,重點依託職業院校和培訓基地,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機會能力和擴大增收致富渠道。

玉樹藏族自治州始終把群眾轉産增收作為生態搬遷和生態保護成敗的關鍵,採取政府引導,社會扶持,群眾參與等工作措施,組織群眾從事商貿運輸服務、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參與農家樂等生態旅遊開發、開展特色養殖生産經營活動,大力開闢就業渠道,努力增加經濟收入,使生態搬遷牧民的收入穩步提高。

黃南藏族自治州堅持把創新舉措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率先在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啟動建立了三江源生態大數據平臺,該平臺通過對全縣所有草場植物樣方、植物標本土標本等進行採集,精準分析現有牧戶人口、草場利用、畜群結構、載畜量、草原鼠蟲害、黑土灘、毒雜草等基礎資訊,為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方便、快捷、精準的大數據支援,達到對草原生態的全方位管理,實現數據“一張圖”、管理“一張網”、服務“一平臺”。

同時,還在河南縣試點了縣級領導幹部生態責任田制度,河南縣30名縣級幹部劃定承包責任田67塊,面積8473.3公頃。2018年夏季,責任田植被覆蓋度達85%,産草量846.86千克,牧草高24至26釐米,真正將黑土灘恢復成水草豐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樣板田。且黃南州還全面推行“拉格日模式”,大力發展生態有機畜牧業合作社,為三江源地區實現“三生”共贏奠定了良好基礎。

過去一年,黃南州堅持三江源項目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在對重點林區、禁牧還草面積較大的貧困戶增加了生態公益管護崗位的同時,還將 2018年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全部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共計舉辦培訓班71期1930人次,有力促進了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廣袤的三江大地上生態文明建設的“綠意”正濃……(原標題:今日三江源“綠意”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