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樹隆:援藏醫生的責任與堅守

發佈時間:2019-01-18 22:16:04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王英君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穆樹隆始終記得,那一條一條潔白的哈達在每個人的脖子上層層疊疊堆著,鼻子和嘴都被遮住了,那感覺就像在東北的寒冬裹上的貂皮大圍脖,有一种家的溫暖。

又一次搶救順利結束,穆樹隆走出西藏日喀則市仁布縣衛生服務中心的急診科,臉上帶著些許疲累,心裏卻滿是欣慰。他已經不記得這是自己在這裡的第幾次急診搶救了,但他知道,身為援藏醫生,守護仁布縣三萬多百姓的健康就是他和同事們肩上的責任。

長久以來,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想要全面提升當地醫院的醫療、教育、科研和管理水準,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升級,註定需要一代代援藏人的辛苦努力,更需要一個個援藏團隊精誠協作,長期堅持。在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裏,和穆樹隆一樣懷著醫者仁心堅守崗位的黑龍江省援藏醫療人才們,無時無刻不在為這項打基礎、利長遠、造福於民的德政工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穆樹隆接受媒體採訪

行政崗位上的技術人員 

來到西藏之前,穆樹隆是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的一名腎內科專業的醫生。當申請加入醫療衛生援藏技術人員行列時,除了醫療技術領域的專業考核,穆樹隆還接受了有關行政工作的評估與考核。一開始,他並不太理解這一做法的用意,直到來到西藏、在仁布縣衛生服務中心擔任主任職務,開展起工作之後,他才明白為什麼要派技術人員來這裡做行政工作。

不掌握專業技能的行政幹部在指導基層衛生工作時,遇到問題往往不知如何解決。在藏醫、中醫、西醫以及雲貴川等地少數民族醫療方法共同發展的西藏,更需要專業人才在雜糅技術時把控方向,在審查醫療項目的時候同樣需要專業人才的把關。於是,幾批援藏工作隊總結了經驗:有行政工作能力的技術幹部是最合適的人選。

穆樹隆和同事一起下鄉看望眼病患者

穆樹隆努力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選:身為專業人員,他上山下鄉,為基層醫療工作做技術指導,指揮當地衛生後勤保障工作更是家常便飯,同時他還是援藏隊的隊醫;身為當地醫院的“一把手”他竭盡全力地為當地醫院開展手術配置設備,24小時流動水用儲水箱讓一台臺手術在當地沒有自來水供應,極度缺水的情況下順利進行;他推進了黑龍江省援藏醫療項目的實施:仁布縣衛生服務中心購置CT項目、仁布縣雲醫療遠端會診教學項目、仁布縣中心制氧室建設項目……一個個造福當地群眾的項目得以投入使用;他還積極聯繫內地派出單位,在派出單位領導大力支援下促成了計劃外援藏項目的開展,截至目前,穆樹隆的內地派出單位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援助仁布縣衛生系統建設累計投入資金已達123萬元。

所有這一切,為仁布縣帶來了新的醫療觀念、技術、機遇和更多的計劃外援藏資金。在這個過程中,穆樹隆同樣也收穫了巨大的成長。“可以説每一名援藏技術幹部都是一專多能的。”謙遜的穆樹隆總把這句話挂在嘴邊,他深知自己只是這支龐大隊伍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員。 

穆樹隆在眼病患者家裏詢問治療情況

雪域光明萬里行

在離天最近的世界屋脊,熾烈的陽光給這裡的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同時也帶來了全世界白內障發生機率最高的隱患。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書記徐向國主推的計劃外項目——“雪域光明萬里行”就是為了給那些無法感受到光明的白內障患者送去福音。和穆樹隆並肩作戰的“雪域光明萬里行”專家們來自冰天雪地的東北地區,一顆顆係著高原的心撒播下的卻都是溫暖與感動。目前為止,“雪域光明萬里行”項目已累計為日喀則地區數百位藏族白內障患者帶來了光明。

作為“雪域光明萬里行”仁布縣的直接負責人,穆樹隆在第一次迎接大慶眼科醫院醫療專家組成員的時候就感受到別樣的溫暖與感動。當時在從318國道前往仁布縣的路上,他們突遇暴雨引發的泥石流,車和人都被困在山道上,山上的泥土、石塊甚至樹木都隨著兇猛的水流一起衝了下來。儘管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仗,“雪域光明萬里行”的專家們卻也沒有一個人膽怯打退堂鼓。歷經了恐怖的泥石流,更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服務仁布群眾的決心。

光明行活動成員與患者合影

那一次,穆樹隆見證了為期三四天的篩查和手術順利推進,他也看到了任務成功完成的背後隊員們付出的艱辛:援藏隊員魏永佳在缺氧的條件下只用了兩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數天才能完成的篩查任務;由於手術設備和條件有限,手術時間被延長,兩名主刀大夫都曾暈倒在手術臺上。

穆樹隆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組織當地藏族白內障患者配合篩查,並進行手術。

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穆樹隆也越來越深刻地理解了這一項目帶來的深遠意義,那就是在這片宗教氛圍深厚的土地上樹立並加強了廣大藏族同胞對黨和祖國以及現代醫學的信任。穆樹隆就曾看到過這樣震撼的場景:一位做完白內障手術的藏族老阿佳(大姐)雙手合十唸經感恩,待他走近,聽到的“經文”內容只有三個字——共産黨。

據了解,黑龍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隊把醫療援藏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深入實施“醫者仁心”救助工程,投入援藏資金建設了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門診樓和仁布縣CT室、雲醫療網路、制氧室、急救車等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日喀則地區醫療設施條件,有效地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的問題。先後組織黑龍江省慈善總會、省女性創業協會、大慶眼科醫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省仁芯骨健康基金會、蘇州弘化社會慈善基金會進藏義診,持續開展了“雪域光明萬里行”活動,已累計進藏醫療隊共五批次78人,捐助價值219萬元藥品、醫療器械及科普設備,先後為1000余人進行了眼病篩查,為408名白內障貧困藏族同胞免費成功實施復明手術,僅2018年就實施復明手術52名,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高度評價。

 

捐獻眼角膜隊員合影

空降西藏的醫療“傘兵”

工作之餘,穆樹隆還是一個“軍事迷”,他最愛把援藏隊伍比作最危險的兵種——傘兵。在他看來,每一名援藏隊員就是一名傘兵,空降到了工作環境最複雜、自然環境最惡劣的一片地方開展援助工作。他們肩負責任,不辱使命,即使犧牲自己的健康,也要做守護當地藏族同胞的白衣天使。

長期生活工作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儘管已經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兩年下來,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讓人有些吃不消。身為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仁布工作組的隊醫,穆樹隆對所有隊員的健康狀況瞭如指掌,幾乎每個人都出現了身體上的不適,高血壓、心肌缺血、植物神經紊亂、心臟病、腫瘤標誌物升高等症狀層出不窮,但這些都沒有動搖過援藏隊員的信心。病魔的威脅也從來沒有嚇退過這些援藏隊員,他們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無論是在晚上還是在週末,只要一接到求診電話,衛生服務中心的援藏隊員們從來不會考慮缺不缺氧、勞不勞累、路途遠不遠、任務重不重,總是義無反顧前往進行診治及搶救。

援藏隊員滿懷真摯的付出,同樣得到藏族同胞的感念與反饋。他們也許並不能記住幫助過自己的援藏醫生的名字,但那一身白大褂就足以讓他們感到親切。一條哈達、一杯酥油茶、一碗青稞酒、一封感謝信、一面錦旗……都是他們傳遞感謝的渠道。

光明行活動手術康復患者為黑龍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隊獻上表達謝意的哈達

讓穆樹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雪域光明萬里行”相關工作結束的時候,當接受手術的白內障患者把眼前的紗布揭下初見光明的時候,有人就拉著他的手直哭,他知道,那是喜悅和感激的淚水。當得知“雪域光明萬里行”項目的醫療隊員要離開的時候,所有患者和他們的家屬自發趕來,為這些隊員們獻上哈達以表謝意。穆樹隆始終記得,那一條一條潔白的哈達在每個人的脖子上層層疊疊堆著,鼻子和嘴都被遮住了,那感覺就像在東北的寒冬裹上的貂皮大圍脖,有一种家的溫暖。

“你們什麼時候走?”是當地藏族同胞最愛問穆樹隆和其他援藏隊員的問題。穆樹隆知道,這問題的背後隱藏著這樣的擔心:怕他們走後下一批就沒人來了,往後再也找不著這麼好的大夫和漢族兄弟了。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多希望能夠讓藏族同胞們知道,“援藏幹部”這支隊伍不會斷流,藏漢情誼會被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幹部在這片土地上深情延續。

(文:王英君,圖片:黑龍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