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變“金豆”農戶美滋滋
這一次“它倆”相遇了。雖從未謀面,但卻一拍即合。
這一次“它倆”握手了。雖有點意外,但卻在情理之中。
“灰不溜秋”的馬鈴薯,炫彩奪目的電商,誰曾想就這樣擦出了火花,農民握著手中的馬鈴薯,第一次感受到“種豆成金”帶來的喜悅。
“想摘掉貧困的帽子,就要‘內外’聯手。一面依託電商平臺開展直銷。一面要強化産品品質,推陳出新,適應市場發展需要。讓品質與流量齊頭並進,開闢網際網路致富新途徑。”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廟後村村黨支部書記侯滿林説。
紅房子村馬鈴薯變“金豆”,要從“拼多多”入村那一天説起。
馬鈴薯連年滯銷農戶損失慘重
驅車行駛在209國道上,人的心情會格外明朗。除了有格根塔拉旅遊區的點綴外,最重要的還是那一望無垠的土地,這裡也孕育出察哈爾右翼前旗“薯都”的美名。
中午12點,太陽當空,雖然已是寒冬臘月,但不少農戶聚集在紅房子村村頭,他們點著旱煙,議論著自己2018年馬鈴薯的收成。
“一次性收了600噸馬鈴薯,收購價是每斤8毛5分錢,每畝地純收入1000元。”村民王喜奎樂滋滋地説道。“聽説是一家電商收購的,每斤價格給農戶多加了3毛5分,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呀,這下能好好過個大年了。”村民侯滿福笑著説。
説起種馬鈴薯,王喜奎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從連年滯銷,到2018年自家馬鈴薯“脫銷”,這樣的轉變,他還是頭次遇見。
“從我祖輩起,世世代代就以種馬鈴薯為生。這裡的土壤是沙土地,加上氣候有利條件,種出來的馬鈴薯皮質金黃,個頭飽滿,吃起來又甜又沙,絕對是當地一大特産。原來種馬鈴薯確實能賺到錢,但從2015年開始,馬鈴薯銷售狀況下滑嚴重,每年自家産量差不多2000斤,但到了來年5月份時,仍有600余斤沒有售出,眼瞅著馬鈴薯長芽不能吃了,為了儘量減少損失,只能把這批馬鈴薯每斤按2毛錢賠錢賣到澱粉廠,連著3年了,一直不見好,連賠了幾年。很多種馬鈴薯的農戶打起了退堂鼓,要是再這麼賠錢,還不如外出去打工。”説起以前的事,王喜奎唉聲連連。
“紅房子村交通閉塞,資訊不發達,年輕人都去城市裏發展,現在全村也就200人,全靠種地為生。這裡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每年10月份馬鈴薯收穫了,我們只能聯繫當地個體馬鈴薯經銷商,收購馬鈴薯。但連著3年,經銷商收購馬鈴薯的數量越來越少,而且價格一降再降。別説1毛錢了,就是1分錢的浮動,對於我們農戶來説,也是至關重要。但就這麼精打細算,還是賠了2萬多元。”侯滿福説,除了種馬鈴薯,他們真不知道要幹啥,但就這樣下去,他擔心祖輩們留下的土地遲早變荒地。
電商進村600噸馬鈴薯瞬間“變現”
張永祥,紅房子村村民。人們給他起了個響亮的綽號叫“張老闆”。做了10年馬鈴薯經銷商,對他而言,這幾年的馬鈴薯,確實挺難賣。
“紅房子村交通閉塞,資訊滯後。這裡的馬鈴薯全靠馬鈴薯‘販子’來銷售。近幾年,馬鈴薯市場競爭激烈,馬鈴薯種植區遍地開花,從農戶—銷售商—菜市場—市民,中間環節層層加價謀取利潤,到頭來,還是得壓榨農戶,讓他們儘量把價格降低。農戶怨聲載道,我夾在中間確實挺難。”張永祥説。
“2017年10月份,我也是無意間和一位河南的朋友説起紅房子村的馬鈴薯滯銷問題,他向我推薦了拼多多‘多多助農’電商平臺,省去中間環節,形成直銷模式,給農戶最大的利潤補貼。”張永祥説,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和“拼多多”取得了聯繫,2017年12月份,“拼多多”商家來到紅房子村,經過專業測評篩選後,“拼多多“商家當下訂購了該村600噸馬鈴薯,現場付款發放到農戶手中。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永祥歷歷在目,要知道,紅房子村一年的馬鈴薯産量為1000噸,拼多多商家一次性收購600噸,這麼大批量的訂購,確實讓他和村民們都為之一驚。在張永祥的菜窖裏,一個個碩大的馬鈴薯已經裝袋,整齊排列。“這些裝袋的馬鈴薯是經過前期層層篩選出的,過幾天拼多多要來拉走這些馬鈴薯,經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張永祥説。
感受到電商帶來的“甜頭”後,紅房子村的農戶們紛紛將“觸角”轉移到網際網路上。村民們拿起手機,這一次不再是簡單地接打電話,而是在年輕人的幫助下,下載“拼多多”等電商APP。閒下來的時候,都會打開“拼多多”電商平臺,看看當下啥農作物最暢銷。“我們村除了種馬鈴薯外,南瓜、番茄也是網紅産品,我們期待和‘拼多多’再次合作。”農戶們笑著説。
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廟後村村黨支部書記侯滿林表示,廟後村村委會管轄140個自然村,其中一個就是紅房子村,這些自然村是重點扶貧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土壤,是馬鈴薯生長最有利的溫床。多少年來,種馬鈴薯成了農戶們鐵打不動的謀生方式。以前單靠經銷商收購馬鈴薯,但因為交通不便,銷售結構單一,中間商層層加價等因素造成馬鈴薯難賣滯銷嚴重,多年來旗領導也在積極探索馬鈴薯銷路,幫助農戶早日脫貧。在拼多多“多多助農”項目來到紅房子村後,每斤4毛的馬鈴薯,升值到每斤8毛5分錢。給村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同時,也給村委會帶來了新的商機和啟示。
“想摘掉貧困的帽子,就要‘內外’聯手。一面依託電商平臺,開展直銷。一面要強化産品品質,推陳出新,適應市場發展需要。讓品質與流量齊頭並進,開闢網路致富新途徑。”侯滿林説。
打鐵還需自身硬,侯滿林表示,下一步村委會將以馬鈴薯種植為重點發展目標,並積極研製開拓馬鈴薯新品種,不斷迎合市場需求。同時也積極探索其他農作物種植産量和品質。比如南瓜、番茄、葵花等。期間,更會積極聯繫拼多多“多多助農”項目,增加合作次數,為“拼多多”提供菜窖和物資保證。爭取在未來幾年,依託“多多助農”項目,讓更多貧困農戶享受到電商帶來的經濟收益,實現貧困地區致富新出路。
拼多多:
致力打造
電商扶貧“領頭兵”
據了解,“多多助農”是“拼多多”2018年秋季啟動的一項系統性工程,“拼多多”農貨小組和扶貧小組聯合深入各地農産區調研,每週精選兩到三款優質農産品推薦給全國消費者,截至目前銷量已超過百萬單。通過補貼讓利消費者,溢價收購造福農戶,投入行銷資源加速農貨上行,“拼多多”正不斷探索更多創新扶貧模式。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平台獨特的拼購模式能夠快速聚集消費者需求,從消費端到供給端,實現大規模的“多對多”匹配。另一方面,農産品從産地直髮,減少了中間環節,也節省了成本,讓利於農戶和消費者兩端。
據悉,為開拓更多助農渠道,2018年10月初入駐微信錢包的拼多多小程式,于“雙十二”期間在首頁推出“多多助農”頻道,進一步打通了社交與愛心助農渠道。“雙十二”大促期間,“拼多多”深入湖北秭歸、重慶奉節和贛南尋烏三個國家級貧困縣,聯合地方政府和平臺新農人商家開展“多多扶貧-臍橙豐收節”行動。其間,平臺通過補貼,每日推出5萬單9塊9包郵10隻裝優質臍橙,3天賣出超過150萬隻,全部收購自上述貧困縣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