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生態移民:從“用上電”到“用好電”

發佈時間:2019-01-14 17:05:50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羅雲鵬 雒文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過去的一年間,在黃河源頭的瑪多縣,中國海拔最高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並網發電,惠及11個村628戶1686名貧困人口。

用黃河源頭生態移民崗格拉毛的話説,“現在的生活一切離不開電。”

崗格拉毛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人,此間地處黃河源頭,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屏障,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

崗格拉毛的祖輩逐水草而居,遊牧于黃河源頭區域。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於過度放牧和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生態急劇惡化,草場退化沙化,家中收入日益減少。

“以前家裏靠放牧生活,做飯、取暖都是用牛糞,用電只在縣城和鄉上見過。”崗格拉毛回憶説。

2011年,瑪多縣被中國官方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崗格拉毛在內的當地1541戶4473人“踏上”易地扶貧搬遷路。

“從(瑪多縣)黃河鄉江旁村搬出來,雖然告別了遊牧,但生活有了‘地下天上’的變化。”崗格拉毛説,“從用上電到讓電成為‘幫手’是這幾年才有的事情。”

2011年中國國家電網開始定點扶貧瑪多縣,先後投入資金逾2億元(人民幣,下同),幫助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産業開發、教育醫療發展等扶貧行動。

在瑪多縣生態移民新村50棟3號的新房裏,放下牧鞭的崗格拉毛和丈夫才讓如今以手工製作傳統藏裝為營生。

“家裏現在有電、有機井、有電熱炕,連我去四川學裁縫的學費都是光伏扶貧電站給‘發’的。”才讓説。

中國國家電網瑪多縣供電公司黨支部書記侯延成介紹,2016年,國網陽光扶貧行動投入資金9282萬元建成了10兆瓦扶貧光伏電站,當年創造扶貧收益380萬元,幫助該縣11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3322元。

“一頂藏式帽子可以賣500元,一天可以做成,一件傳統藏服可以賣到4000元,一星期左右能完成。”才讓向記者展示著他的手藝,“一開始我用腳踏縫紉機,現在買了電動的,聲音小,幹活速度快。”

據了解,崗格拉毛和丈夫才讓的“訂制工廠”如今每個月純收入已經接近萬元,家中的“電器化”程度也在逐漸延伸,如電視、冰箱、洗衣機、電飯煲、電暖器、電磁爐……

和崗格拉毛夫婦一樣,過去的一年間,在黃河源頭的瑪多縣,中國海拔最高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並網發電,惠及11個村628戶1686名貧困人口;不僅如此,瑪多縣還成為三江源核心區域首個縣城實現全部清潔供暖的縣份,據測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1635噸。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提供國家光伏扶貧項目計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累計完成配套電網投資31.66億元,接網總容量1611.75萬千瓦,涉及河北、陜西、湖北等20個省(區),惠及218萬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