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其木格:做懂技術的新牧民

發佈時間:2019-01-10 10:02:42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賀龍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然而就在2017年的一次外出培訓學習改變了娜仁其木格的人生,不僅讓她重返了草原,而且還學會了一門新的“致富”手藝,當起了“老闆”。

“現在我哪也不去了,不用再給別人打工了,我自己當老闆,明年我準備把我的廠房擴大一倍,現在建廠用磚都已經訂好了,再招上2名工人,我管好賬就行了……”娜仁其木格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現年55歲的娜仁其木格是鄂托克旗烏蘭鎮包日呼舒嘎查的牧民,原本還算富裕的生活隨著1995年的一場疫情,致使她家100多只羊一夜之間死去了一半多,讓她和丈夫失去了養殖的信心。為了供養子女上學,無奈之下只能將餘下的羊和草場轉租給他人,離開家外出打工。

然而就在2017年的一次外出培訓學習,卻從此改變了娜仁其木格的人生,不僅讓她重返了草原,而且還學會了一門新的“致富”手藝,當起了“老闆”。

2017年8月11日,市扶貧辦聯合內蒙古蘇倫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展貧困農牧民古法羊皮紙製作培訓。娜仁其木格在嘎查駐村第一書記巴日斯的動員下,跟隨大家參加了這次培訓。

“近幾年,羊皮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過去一張羊皮一百大幾,是咱們牧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而現在,春、冬季賣好了幾十元,夏、秋季只賣四五元,有時都不值得拉上到鎮裏賣,反倒成了牧民的累贅。羊皮紙這個項目不僅喚醒了古老的技藝,而且還給我們廣大農牧民群眾開啟了致富的‘大門’。”鄂托克旗民政局駐烏蘭鎮包日呼舒嘎查第一書記巴日斯説。

據了解,羊皮紙是以羊皮經石灰水浸泡,脫去羊皮,再兩面刮薄、拉伸中乾燥、打磨,形成的書寫材料。具有高強度及一定的耐折度,有結構緊密、防油性強、防水、不透氣等特點。早在蒙元時期,羊皮紙就被用來書寫國書、軍令。同樣羊皮紙也是文學、藝術創作流傳的重要載體。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羊皮紙漸漸被價廉物美的植物紙張所取代。如今,隨著人們對傳統手工藝品的重視和喜愛,羊皮紙這一古老製作工藝悄然“復蘇”,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其文化、藝術價值及經濟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開發。

記者走進娜仁其木格家的羊皮紙製作作坊,目睹了古法製作羊皮紙的流程。

娜仁其木格介紹,採用傳統古法手工製作一張成品羊皮紙需要完成浸泡、去油、去毛、綁繩、刮制、拉伸、晾曬等多個工序,通常需要花費15天的時間。而作為傳統手工藝的一種,古法羊皮紙在技術和設備上卻並沒有複雜的要求,牧民經過短期培訓即可熟練掌握。

娜仁其木格説,剛開始那會兒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效益,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沒承想生意做得讓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後來忙不過就招了一名工人幫著一起幹。

當記者問及效益到底如何,娜仁其木格抿了抿嘴,笑著給記者算了一下。她的作坊從今年7月開始生産,從初試到完善,先後4個多月的時間,累計銷售了300余張羊皮紙,收益3萬餘元。

採訪當中,娜仁其木格還和記者分享了她的一個“大喜悅”。原來就在上個月,康巴什區的一位蒙古象棋愛好者和她簽訂了1000張的訂購合同,娜仁其木格告訴記者,光這1000張的羊皮紙訂單,明年將給她帶來10多萬的收益,為她2019年送上一個“扛硬”的“新春大禮”。

如今的娜仁其木格不僅是幸福滿滿更是信心滿滿,她説不僅要擴大生産規模,同時還要把周邊的農牧民吸收進來,讓大傢夥都學會這門手藝,做一名懂技術的新牧民,從而帶著大傢夥共同致富。

目前娜仁其木格已組織周邊嘎查和本嘎查的3戶殘疾人牧民和一戶低收入牧民一起註冊了“鄂托克旗順土爾種養殖合作社”,開啟了她新時代新牧民的致富之路。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作者: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