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醫生張清友:缺氧,但不缺精神

發佈時間:2019-01-04 09:20:19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缺氧,但不能缺精神!援藏醫生張清友一直踐行著這一理念,奮鬥在雪域高原。

“我是一個有西藏情結的人,援藏之前,我就對西藏充滿嚮往,癡迷于西藏的人文地理文化。作為北大醫院兒科醫生,當得知我們兒科有援藏任務時,我主動報名參加了援藏醫療隊,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援藏醫生張清友告訴記者,“可是剛到西藏,發現最大的困難是高原缺氧帶給身體的極大挑戰,從而增加了開展醫療工作的難度。”

    (左一)張清友。手術成功後,患兒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一次援藏行 一生援藏情

張清友,最初到拉薩時,血壓顯著增高、胸悶頭暈,以及由於缺氧導致腸道出血,通過腸鏡檢查得知沒有太大問題時,又積極投入到工作中。

先天性心臟病在西藏地區的兒童中是高發病,而且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病因之一,在當地進行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相當困難。

張清友作為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兒科大夫,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盡力救治當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甚至有一次由於感冒堅持工作,做手術時暈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不得不回內地住院檢查休息。

“當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領導和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領導,考慮到我的身體狀況,特批我可在內地多調養休息一段時間。可我還是在檢查完身體後返回拉薩,繼續工作。”張清友説,“我一直堅持著‘援藏隊員缺氧,絕不能缺精神,不能缺乏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為完成國家‘組團式’援藏任務、為提高西藏人民的健康水準繼續努力。”

西藏高原交通不便利,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又顯著高於內地,兒童心血管疾病診療水準亟待提高,還有大量的患者需要救治,遠遠不是患者轉診就能解決的。

援藏醫生張清友在本地開展兒童先心病介入手術,為患者克服了路途遙遠、語言不通、環境不適應等困難,減輕了陪護的經濟負擔。

遠端會診:破解西藏農牧民看病難

“幸虧早診斷出來,不然就耽誤了。我的孩子澤姆才出生10個月,通過遠端超聲會診,由北京的大夫診斷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西藏山南貢嘎縣江塘鎮村民羅布次仁説。

遠端會診是“網際網路+”時代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尤其在地廣人稀的西藏地區,網際網路給傳統醫療增添了騰飛的翅膀,在就醫流程方面重新優化組合,方便了廣大牧民群眾,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看病難問題。

為保證患兒在不出藏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救治,2017年12月20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建立了北大——西藏遠端會診中心。西藏的兒童,足不出西藏就可以通過遠端診療享受到北京的優質醫療資源。

黨中央、國務院對西藏醫療發展非常重視,特別指出:加快發展醫療事業以及完善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是落實黨中央保障西藏民生的重要舉措。為了落實這一重要舉措,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讓各族群眾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要求。

兒科遠端會診中心的設立,就是為響應國家關於發展遠端醫療服務、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要求,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目標,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的問題。

援藏醫生張清友説,遠端會診以及現有的醫療專家援藏可以幫助當地醫生提高疾病診療理念。遠端會診發揮了北大醫院作為援藏大後方的“橋梁”作用,為實現“大病不出藏”提供了典範。

缺氧,但不能缺精神!援藏醫生張清友一直踐行著這一理念,奮鬥在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