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繼麥地卡濕地和瑪旁雍錯濕地後,西藏色林錯也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色林錯濕地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的高寒濕地生態系統中都具有代表性、稀有性和獨特性,是世界研究高寒湖泊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物質迴圈、能量流動、生物多樣性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館。
2018年9月6日至7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與服務西藏高品質發展”專題諮詢會在拉薩召開。15名兩院院士和70余名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共議青藏高原科考、共推西藏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作出重要指示:“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首期成果豐碩,發現青藏高原暖濕化導致亞洲水塔加速液化和失衡等新成果,將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和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青藏高原擁有許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態系統類型,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對保障我國乃至東南亞生態安全具有獨特的屏障作用,是中國建設國家公園的重要備選區域。”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在“地球第三極”旅遊文化高峰論壇上説,色林錯地區是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建設的重要核心地區,基於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成果,建議建設色林錯國家公園及“地球第三極”國家公園群。
為全面推進西藏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全區環保部門持續實施西藏藍天好水凈土三大行動。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永葆藍天底色、保護西藏好水、推進凈土行動,是西藏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持續實施藍天好水凈土三大行動意義重大。
2018年9月底,自治區政府主導召開專題會議,圍繞“如何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提出儘快啟動《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開展全區自然資源資産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深入開展碳匯經濟研究,建設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等。
記者了解到,按照“把西藏打造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地、國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國家綠色發展試驗地、國家自然保護樣板地、國家生態富民先行地”的目標要求,《規劃》內容將涵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綠色産業發展、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實施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重大環境整治工程,開展生態創建、“地球第三極”國家公園建設,實施高海拔地區等生態脆弱區搬遷、建立生態綜合補償機制、推進雅魯藏布江等大江大河源頭區一體保護等重點工作。
同時,2018年西藏重點圍繞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現狀評估、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框架體系構建等多項任務,開展全區自然資源資産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工作。“通過開展自然資源資産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可以反映出自然資源資産的可持續利用程度、定量刻畫自然資源資産的‘家底’,更好地為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支撐,為建立健全全區生態補償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以及為開展領導幹部離任審計提供基礎性數據支撐。”區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2018年6月28日,西藏首起涉野生動物保護的公益訴訟案件,在山南市乃東區人民法院開庭。這是西藏首次開庭審理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依法履行了公益訴訟和法律監督職責。”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沈小丁説,“該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既對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社會公共利益損害進行了司法救濟,又向社會宣傳了生態保護的理念,是強化西藏野生動物司法保護、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和諧的生動法治實踐。”
在“保護好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 的神聖職責下,西藏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全區“三件大事”來科學謀劃、全面部署、強力推進,先後提出了建設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以及建設“生態西藏”“美麗西藏”的戰略目標,切實把保護生態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全區各級各部門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強度、惠民廣度,推動保護工作發展。
(原標題:高原綠意格外濃 )